石之瑜觀點:台灣在烏克蘭危機中的轉機

2023-02-27 07:10

? 人氣

2023年2月24日,俄羅斯駐墨西哥大使館外的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抗議活動。(美聯社)

2023年2月24日,俄羅斯駐墨西哥大使館外的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抗議活動。(美聯社)

北京發佈十二點關於解決俄烏戰爭的主張,其中主兩個主要原則是,雙方及北約都尊重主權領土與各國合理安全顧慮。另外十條,則是主要國家共同營造和平條件與承諾戰後重建。不過,北京一如既往,止於具體方案,寧可等待當事國自行談判而不介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無獨有偶,關於白宮藏有「毀台計劃」的傳聞甚囂塵上。適逢五角大廈決定密集加派現役軍官來台,協助建立抗中防衛體系,為兩岸爆發戰爭的氛圍推波助瀾,並立即導致國內政壇的分裂加深加速。

台灣面臨的危機細分有三層,均與當前藍綠鬥爭息息相關:1)是否各方不約而同都在為台海軍事衝突暖身待命中;2)是否台灣過度依賴美國;3)兩岸決策階層缺乏互信咎在何方。其中,看到戰爭迫近,台灣過度依賴美國,民進黨難辭其咎的,千篇一律在藍營。綠營看到的則反是。

三層危機共同指向台灣的烏克蘭化。烏克蘭危機製造了北京夾在中間的尷尬,也影射北京在台灣議題上的窘境。因此,化解俄烏衝突已是北京外交的首要任務,順利化解的話,甚至有助於擺脫美國發動對中的新冷戰,進而緩和台獨帶來的壓力。

對台灣而言,烏克蘭既遠又近。遠在台灣不受戰場立即波及,近在台灣繼續是美國對前共產世界冷戰圍堵的前哨,在美國戰略棋盤上的角色定位與烏克蘭相同。如果烏克蘭能在不得罪美國的前提下擺脫棋子角色,獲得和平與疆域的保障,台灣也可以獲益。

准此,台灣在距離烏克蘭戰場遙遠的太平洋岸邊,仍應有所作為。不過,台灣本身國力嬴弱,不可能直接介入,但借用北京的十二點立場當舞台跟著上,就會吸引目光,除了有益於營造俄烏和解聲勢,也等於助北京一臂之力,順便可間接制止兩岸劍拔弩張的謠言繼續散播。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美聯社)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俄行程未定,但北京先發布《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文件。(美聯社)

同時,這個進入國際社會的動作,只要針對性強,就事論事,並且跟在北京的中國立場之後,對於兩岸政治定位,就沒有任何直接或間接地暗示作用。於是,台北所為,無非就是讚賞中國立場,提出補充建議。試擬其內容可簡約為以下兩方面:

1. 2014年之後各已經公投獨立或入俄之前烏克蘭領土,應一律回歸烏克蘭,而基輔當局應透過條約與修憲,給予高度自治(包括發入境簽證),其間居民,可依其意願,循北愛爾蘭模式,同時持有俄羅斯護照;

2. 烏克蘭應透過修憲與條約,建立永久中立地位。

這兩個建議是在要求雙方都讓步,故沒有一方能完全如願,他們雖不滿意,但或可勉強接受,起碼成為一個外界介入後可採用為談判起點的方案。方案有沒有用,不是台灣能置喙,正因為台灣介入不了,故沒有利害糾結,卻讓台灣有信用,且沒有太多顧忌。

正由於這是北約所不願意提,當事國不能提,而中國不便提的務實方案,於是不相干第三方才適合提。所謂不相干第三方,當然不是完全不相干,而是與其他非常相干的第三方,即北京與華府,有所相干。

由於華府不願意俄烏停戰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以台北提出方案的本身,實踐了自己身在美國控管之外的主體性,而且這個主體性不是用在對大陸宣告獨立,所以對北京而言當然是善意,而不是挑釁。何況,這個方案讓北京的十二項主張更上一層樓,但又不必直接對其負責。

漣漪之所及,當然涵蓋前述的台灣三層危機。當台北願意促銷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外界何必再為兩岸衝突添油加醋?兩岸領導階層則在沒有任何一方需要道歉讓步的情況下,扭轉了螺旋向下的不信任危機。一旦台灣的烏克蘭化傳聞止住,疑美論的爭執將自然落幕。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石之瑜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