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美俄簽署《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30年後和平紅利蕩然無存

2023-01-09 08:10

? 人氣

三十年前的核裁軍(DW)

三十年前的核裁軍(DW)

1993年1月,美俄兩國簽署了《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進一步鞏固了冷戰結束後的和平。三十年後的今天,和平紅利蕩然無存,而這並不能完全歸咎於俄烏戰爭。

1993年1月3日,時任美俄元首老布希和葉爾欽在莫斯科簽署《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簡稱START II)時,他們高舉酒杯,笑意盈盈。當時,冷戰剛剛結束不久,擁有最多核武的兩個超級大國仿佛一笑泯恩仇,誓把核軍備競賽的時代拋進歷史的垃圾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三十年後的今天,俄羅斯總統普京悍然入侵鄰國烏克蘭,讓烏克蘭的平民生活在恐懼之中。美國及其西方盟友則拼命武裝烏克蘭。美國總統拜登稱俄羅斯總統普京為"屠夫"及"戰犯",後者則一再發出核威脅。

冷戰後的裁軍熱潮

此一時,彼一時也。當年的協議,旨在削減能夠攜帶核彈頭的遠程載具,其主要目標就是銷毀所有能攜帶多枚核彈頭的陸基洲際彈道飛彈。此外,協議還規定在2003年前,美俄雙方最多各報廢3000-3500枚戰略核彈頭。

德國哈勒大學的政治學者瓦爾韋克(Johannes Varwick)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指出,協議簽署的時代恰逢冷戰結束後的裁軍熱潮,"《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既是兩個超級大國政治接近的成果,也是進一步鞏固互信的動力。"

作為該協議的前身,《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早在冷戰時期就已經由時任美國總統裡根提議,並且在1991年蘇聯解體前5個月由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與美國總統老布希簽署。不過,這份協議的正式生效要等到1994年底。

從今天回顧來看,《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補充協議尤其重要,該協議要求原蘇聯加盟國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克蘭交出蘇軍遺留在境內的全部核武。當然,烏克蘭人今天很可能為此後悔萬分。

美俄蜜月期很快消退

然而,1993年才簽字的《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根本就沒有等到生效的那一天就已經宣告作廢。90年代末北約武裝干涉科索沃局勢極大地惡化了美俄關系,伊拉克動蕩、北約東擴也在不斷刺激克裡姆林宮的神經。因此,莫斯科方面將條約生效與1972年《反彈道飛彈條約》(ABMT)相掛鉤。

德國外交政策協會的政治學者霍夫(Henning Hoff)指出,當美國2002年宣布退出《反彈道飛彈條約》時,《第二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也就隨之作廢。此後,盡管美俄雙方還曾圍繞該條約進行一系列談判,但也無果而終。

不過,兩國並非對核裁軍沒有興趣。2002年5月,普京與小布希在莫斯科簽署了《戰略攻擊性武器削減條約》(SORT),雙方各自將核彈頭數量固定在1700枚至2200枚之間。2010年,美俄兩國又簽署了一份《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並且在次年生效,將各自的核彈頭數量削減到1550枚以下。政治學者霍夫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表示,這個數量的核彈頭依然足以摧毀地球好幾次,但是有條約總歸比沒有條約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