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地能儲存的碳,是森林的1.6倍!何壽川:想要淨零碳排,農業是關鍵

2022-10-14 18:40
何壽川:想要淨零碳排,農業是關鍵。(柯承惠攝)
何壽川:想要淨零碳排,農業是關鍵。(柯承惠攝)

為了達到2050淨零碳排目標,各大產業起身轉型,政府也致力規劃碳費、碳交易等制度,期望在不犧牲經濟的前提下,追逐淨零碳排理想。

談到淨零碳排,多數人會想到太陽能、風能與電動車等減碳措施,但是將二氧化碳轉換成有機物封存的「碳匯」也很重要,因此農業也是達成淨零碳排的關鍵。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表示,根據中研院院士楊秋忠的投書,台灣農地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若能提升1%,就能吸納3,750萬噸的二氧化碳,抵消台灣全年碳排量的1/6。

台灣農地能儲存3,750萬噸二氧化碳,是森林1.6倍

碳匯能夠長期封存二氧化碳,因此去年COP 26大會提出「Wood for Good」主張,指出森林固碳是達成淨零碳排的有效方向;碳匯又分為藍碳、綠碳與黃碳,綠碳是利用植物、主要是森林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一棵樹一生約可吸收900公斤二氧化碳。根據中興大學與中研院的調查,台灣每公頃森林可儲存9.76噸的二氧化碳,是目前最成熟的碳匯,藍碳則是透過紅樹林、濕地、海底沉積物等模式保存二氧化碳,台灣每公頃紅樹林可儲存100噸的二氧化碳,是單位面積儲碳量最大的碳匯。

黃碳則是透過農地土壤的有機物儲存二氧化碳,若能將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1%,每公頃農地就能再多存46.88噸的二氧化碳,以全台灣80萬公頃農地估算,約可儲存3,750萬噸二氧化碳,超過全台森林固碳量的1.6倍。如此龐大的潛力,是紙業起家的永豐餘致力發展的方向。

1960年代末,台灣就從農業發展再生能源

造紙是永豐餘集團的核心事業,創立至今已98年的永豐餘,將過往經驗淬鍊出5大循環,建構全循環經濟。何壽川說明,造紙材料有3個來源。第一,農業廢棄物可作為材料,而播種、成長、收成的過程是農業循環。第二,回收紙也是造紙的材料,工業用紙有97%的原料來自於回收紙,形成紙的循環。最後,則是透過種樹、砍樹、製漿等製程,從原木提取纖維素造紙,過程中會產生名為木質素的剩餘物,它們熱值高,因此能收集做為再生能源,形成再生能源循環。何壽川驕傲表示,自從1969年他回台參與集團工作時,就已經陸續掌握這些技術,「可說是台灣最早的再生能源!」

造紙需要大量用水,但透過水處理系統,98%的水能夠回收再利用,形成水的循環。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造紙技術取得長足進步,何壽川回憶,50年前造1噸紙要花費100噸水,但現在製造1噸工業用紙僅消耗6至7噸水,衛生紙甚至只要4噸。

處理回收水過程中,需要經過厭氧程序排除有機物,經過處理後,可產生純度81%的沼氣,可做為能源使用,形成另一個再生能源循環。最後,永豐餘也參與造林工作,抵銷砍樹所流失的碳元素,將其回歸到大自然,形成碳的循環。 (相關報導: 電子標籤席捲全球!元太市值反超面板雙虎 謝金河:應獲頒總統創新獎 更多文章

永豐餘全循環經濟(圖/永豐餘)
永豐餘全循環經濟示意圖(圖/永豐餘)

用「醣」取代塑膠,是達成淨零碳排的重要手段

但何壽川表示,自從燃油車普及後,石化工業也蓬勃發展了100年。塑膠是石化工業的副產物,具有成本低、耐久性高等優勢而被廣泛使用,卻無法被生物分解,形成塑膠微粒等汙染問題。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醣類是人類的主流材料,除了木材,醋酸纖維素也被廣泛使用,功用類似於今日的塑膠。何壽川感慨,因為石化產業的興盛,讓醣經濟失落了100年,也產生大量二氧化碳。然而醣具有循環再生的優點,能被生物分解,進入環境循環,因此「醣代塑」的發展,用醣類取代塑膠,是達成淨零碳排的重要手段。

喜歡這篇文章嗎?請作者喝杯咖啡支持他

請他喝杯咖啡
更多文章
台積電真要去德國?台積電仍打太極:海內外依規劃投資,不排除歐洲設廠
椎間盤突出能打球深蹲卻不能當兵?蔣萬安:之前都有說明
「罷免國賊習近平!」北京掛出抗議反習標語,王丹:壯舉堪比坦克人,足以載入史冊
「我不是為了洗學歷!」蔡壁如盼德明提供審查報告:若論文有瑕疵願辭立委
韓媒讚嘆「台灣經濟用飛的」!IMF預估人均GDP將超越日韓,稱霸東亞躍居第一
南台灣房市出現下跌現象!台南、高雄11區房價回跌,就連蛋黃區也沒守住
北韓今晨再射彈道飛彈 尹錫悅強調「南韓戰備無懈可擊」
台股從萬八跌到萬三,現在是逢低加碼的最佳時機?理財達人給存股族的8個真心建議
黃金地段透天開價690萬!1致命缺點讓她猶豫不決,內行人勸「問題只會層出不窮」
台積電策略調整!總裁魏哲家:高雄廠7奈米建置有調整,28奈米按進度進行
家中這些電器閒置沒關超耗電!美國專家公布5大電力吸血鬼,平均每年消耗23%電費
股票、債券都在跌,投資債券有何優勢?只要不違約,到期日就會回到票面價格
這一日變天!降雨刮風全台有感,威力不輸颱風直接侵襲,專家籲:慎防致災性降雨
今天漲是跟美股反彈!台積電財務長黃仁昭:目前沒計畫買庫藏股
盒裝嫩豆腐可以打開直接吃嗎?食藥署公布正確答案,多數人都不知道
調查》政府廣宣標案中央7成給三立、民視,地方偏愛TVBS、東森,平面聯合報最吃香
「打高虹安是在救他!」鄭麗文曝民進黨策略:往死裡打的攻擊還沒完
民進黨被迫保送蔣萬安當選?黃士修曝綠營背後盤算
越南出口成長6000%?高虹安抓包農委會報告灌水 陳吉仲心虛坦承「誤植」
「世界的未來掌握在他手中」 對全世界與台灣來說,習近平連任代表什麼?
台股跌勢止不住,失守萬三大關!他2年狂賠260萬,帳面一片綠油油,竟釣出更慘韭菜
屏東縣恐變天?民怨、初選心結衝擊綠營 賭盤再洩「蘇清泉進逼周春米」
台積電降資本支出暗示不妙?陸行之解讀「2細節」是利空出盡重要指標
挺高虹安、棄林耕仁?林鶴明:朱立倫自以為聰明,2024馬上自食惡果
OPEC+決議大減產,油價又要噴了嗎?一文看懂決策背後理由,拜登下一步怎麼走
風評:周玉蔻的真心話,陳時中被切割?
李鎮邦觀點:馬斯克的煩惱
嚴震生觀點:布吉納法索軍事政變─法國與俄羅斯非洲影響力的消長
施威全專欄:橘色惡魔自由青春?北一女是戒嚴遺緒?
汪志雄觀點:下次選舉,選一個不愛作秀的理工人吧!
孫維德觀點:民間網友已成為打擊網路詐騙的重大力量
夏珍專欄:李遠哲的「真知灼見」對賴清德是利多還是包袱?
觀點投書:糖果還是毒藥?臺灣政策法案背後的矛盾
評析》大立光默默卸下股王光環 不再執著手機鏡頭市場
觀點投書:第一擊不是重點,無人機才是要命
趙心屏專文:童年的院子
觀點投書:「韌性國家」的首要任務
觀點投書:韓流助攻成「討厭民進黨」最佳配角
觀點投書:少子化浪潮下高教政策所面臨的潛在問題
首次借宿才知卸下心防並不困難:《那一年,我決定徒步環島》選摘(3)
視察新港衛生所工程 翁章梁指示力求如期完工
「2022嘉義小劇場戲劇節」 16日表演藝術中心登場
2022 Color Taipei「刷」出新亮點 北市府刷亮彩虹觀光樂迎國際旅客
雲林縣政府榮獲景觀大獎、國家卓越建設獎等 備受肯定
新住民嘉年華暨新住民之夜登場 張麗善邀請民眾同歡
被拔樁?里長主席聯誼會總主席出席柯志恩里長座談 打臉「挺邁」傳言
賴瑞隆爭取前鎮漁港改造預算增至81億元 多功能水產品運銷中心改採促參招商
花蓮縣新秀公共托嬰中心將成立 徐榛蔚視察設置狀況
維護市容環境 環保局機動調整攝影機輔助稽查
永續花蓮淨零碳排綠色論壇 加速掌握全球淨零碳排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