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少子化浪潮下高教政策所面臨的潛在問題

2022-10-14 05:30

? 人氣

少子化成為高教嚴峻挑戰。(資料照,郭晉瑋攝)

少子化成為高教嚴峻挑戰。(資料照,郭晉瑋攝)

近年來,我國受到少子化浪潮的影響愈演愈烈,許多私校當今紛紛出現招生危機,部分嚴重的大專院校宣布退場,其餘則出現減招、併系等情況,而今年的大學錄取率更是高達史無前例的98.94%的新高紀錄,這之中到底出現那些潛在問題,以及未來我國高教將會如何發展,其原因主要有二,筆者茲分述如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108課綱下應然面與實然面問題之出入

教育部於108年逐步實施的十二年國教,其口號主打全人教育、核心素養等理念,試圖在當今資訊日新月異的時代下能夠培養出多元化的人才,而自111年起,為配合108課綱的實施,也發展出全新的大學入學分科測驗[簡稱分科],來取代舊有的指考體制,而在高中升大學的面向上,亦增設了以往沒有的學習歷程,透過學生每學期上傳學習成果或才藝比賽來達到多元學習的教育理念。

上述的政策聽起來光鮮亮麗,似乎也真能減輕當今高中生在學習與考試上的壓力,然而實際運作上,卻是相差甚遠。

首先,由於分科測驗不考國英,這造成了現今高中生在考大學時面臨一次定生死的局面,如果在學測不盡理想的話,在分科更難有翻身的機會,相比以往的指考制度而言,當今的考試科目雖然減少,但卻變相讓學生失去第二次爭取理想大學的機會。

其次,在學習歷程這項活動中,學生雖然能將自身的才藝或比賽證明上傳,但這無疑是另一種的階級複製與貧富不均的問題,因為有錢人家的小孩自小就能學習各種才藝,甚或是有出國留學的經歷,但對於偏鄉地區或弱勢家庭而言,補習就已經足夠困難,更遑論培養其他知識外的才藝,這些問題在當今即使是新課綱的實施下,依然是沒有被充分得到解決的問題。

2:少子化下大學部產業鏈的衝擊與困境

少子化本身與大學招生數多寡本身並無必然的因果關係,而是間接的影響,因為生育率的降低本身就包含其他諸多因素,此不多加探討,不過換言之,生育率降低所帶來的結果就是大學註冊率的低靡,這是無可否認的,但除了上述因素外,另一個根本因素就是大學端與高中端在認知上有所差異所導致的脫軌現象,從今年的分發錄取率來看,許多私立大專院校都面臨了五成甚或更高的缺額率,這對學校而言無論是在運作上或是財務上無疑都造成了危機,但缺額原因的背後,也包含了部分大學端消極的不作為導致沒能趕上這波新課綱列車。

除了傳統上學費、地理位置等因素導致私校難以與國立大學競爭的原因外,尚有因學校的傳統制度造成學生就讀意願之影響,以東海大學為例:勞作教育的施行,直接或間接地降低學生就讀之意願,甚至有該大學的教授站出來共同發表廢除勞教的聯合聲明,單純就這項傳統制度為例,在其他學校亦不難發現有相關的制度仍在施行,而這些崇高的理念與堅持,正好在當今成了缺額疑慮的元兇,亦即:部分大學的步調尚活在早年的招生氛圍,以致還未發覺到高中端已經悄悄的出現變化,少子化不過是一種助力,在無形中加劇了這樣的變化……

3:未來高教的發展概況

由於少子化已是我國不可逆的情況,教育問題仍是極其重要的,畢竟這些都關乎到未來國家人才的培育,而如何能解決當今大學部的缺額風暴,筆者認為,大學端應適時宜的做出改變,不論國立也好,私立也罷,各大學應極力發展自身原有的優勢,甚或多與當今興盛產業接軌,像是半導體科技、大數據AI等,來增加高中端學生選讀該校之誘因,並將不合時宜的科系適時的淘汰或合併,避免內部資源流弊茲多,而高中端也應更加積極地讓學生去接觸大學活動,可以透過訪校或辦活動等方式來增進兩端之間的聯繫,至於政策上,不論未來的執政黨為何,都應極力避免政治問題的介入,更多的是引進專家學者的意見,來設定出一個更為完善可行的政策,藉此強化高中與大學兩端之相連度,如此才能在未來創造出更好的教學環境,並讓台灣在國際上仍能夠保持一定的教育聲望與競爭水準。

*作者為法律系與政治系雙主修的大三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