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美不打貿易戰,但週邊國家衝擊仍難避免

2018-05-22 07:30

? 人氣

中美不打貿易的承諾讓全球鬆一口氣,但未來談判仍是漫長之路;圖為川普與赴美談判中國副總理劉鶴。(美國之音)

中美不打貿易的承諾讓全球鬆一口氣,但未來談判仍是漫長之路;圖為川普與赴美談判中國副總理劉鶴。(美國之音)

中共副經理劉鶴率團赴美進行中美貿易談判,接著兩國《中美就經貿磋商發表聯合聲明》出台,承諾不打貿易戰。消息傳出,全球似乎都鬆一口氣。這個承諾讓原本的貿易戰暴風暫停,但還談不上開雲見日;即使避免了貿易大戰,惟小打小鬧仍難免,而中國國內與週邊國家,仍無可避免的要承受衝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依照劉鶴的說法,這次經貿磋商的最大成果是雙方達成共識,不打貿易戰,並停止互相加徵關稅。共同聲明中的重點包括:中國要大幅採購美國的商品與服務、增加農產品與能源進口、保障智慧財產權、鼓勵雙向投資等,雙方將為此保持高層溝通,並派出代表團討論執行細節等。

在看似「和樂」的共識聲明下,其實是含糊的承諾,也沒有任何具體項目、硬性的數字,而且幾乎全部要靠後續談判解決。先前美國代表團到北京談判時提出的「8點要求」幾乎完全消失,例如1年內要減少的貿易逆差數字、北京要放棄對「2025中國製造」的支持等原本外界認為「不可能」的項目,這次都未再出現。取而代之的如增加採購、加強智財權保護等,則是未脫離原本北京釋出的基調。

從這個觀點來看,中國隱然是贏了一局,因為川普原先的「非理性」要求與作為未得逞,最後是回到北京原先就提出的增加採購、強化智財權保障等政策作為談判主軸。至於美國財長說此結果「可視為美國的勝利」,客觀來看不成立,但美方以中國會拿出行動縮減逆差作為美方獲勝理由,也算是給自己不錯的下台階。

務實的來看,也只有在此基調下,雙方才有讓談判走下去的可能性。對北京而言,增加採購美國農產品、能源或其它任何一種商品、服務,一來是北京作得到,甚至「相當容易」作到,中國其實在去年川普訪中時就已曾給出過2535億美元的採購承諾。

二來以正常經濟發展而言,中國的進口當然是要持續成長;例如國民所得提高,對肉品需求提升,因此對農產品需求必然增加;能源使用與其它商品情況亦相同─增加採購不算屈服美方壓力,頂多只是把原本可能向其它國家採購者,由中央「宏觀調控」變成向美國採購,這種增加採購的承諾,其實還算是「不失顏面、不傷民族自尊心」。

也因此,劉鶴說,雙方在能源、農產品、醫療、高科技產品、金融等領域加強貿易合作,這既能推動中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需要,也有利於美方削減貿易逆差,「是雙贏的選擇」。

但在看似得到解決答案的「共識」下,其實還是有波濤洶湧,而且存在著翻船、翻臉的機會。例如中國應向美國增加多少農產品採購才是「川普滿足點」?2成?3成?中國現在已經是美國原油出口的第2大買家,占美國原油出口的2成,反正中國已經是能源消費大國,近半能源靠進口,中國只要把買家改為美國即可,但該增加多少才能達到川普的滿足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