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捷運劍潭站伸手可取皮蛋豆腐? 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新春初體驗

2022-05-19 05:50

? 人氣

20220518-不少觀眾反應在北藝中心硬邦邦的「卡」座,看戲看得腰酸背痛。(網路照片)
不少觀眾反應在北藝中心硬邦邦的「卡」座,看戲看得腰酸背痛。(網路照片)

劇院的環境景觀與社區定位

這幾十年來,國內公共建築都走國際標,衛武營藝文中心、台中歌劇院與北藝中心無一例外。邀請國際名家來競標,是台灣與國際接軌的重要指標,雖然國際建築師競標設計圖,也可能曾經是為另一個標案而設計,在落選後找尋下一個競逐目標時稍微更動,再試著銜接新目標周圍的地氣。長年下來台灣若干指標性建築物,不管是否出自國際大師手筆,都聚焦在建築主體的外觀與內部空間設計,建築師單純負責「業主」委託的硬體設計,所注意的是建築地標性及功能性,很少思考每個設計案與周邊環境的關係。「順得主人意,便是好工夫」,建築師深得箇中三昧,再著名的國際建築師,也不可能過問複雜的都市計畫、土地炒作與官商關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這種狀況下台灣新建劇院的周邊景觀,有時得靠一點運氣,如「業主」提供的基地開闊,就能讓新劇院擁有一個良好的伸展空間,例如位於公園核心的高雄衛武營藝文中心,四周景觀綠蔭盎然,整片腹地有利於規劃成一個藝術園區。臺中歌劇院內部以高低起伏的曲牆為主結構,大大小小的洞穴讓人感受自然元素的變化,歌劇院基地在重劃區,照說有一套都市計畫藍圖,但在宣布興建時周邊土地早已被財團、建商買下,等到建築結構完工之際,百棟數十層高樓華廈就像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歌劇院地下2層、地上6層的建築主體陷入「四門兜底陣」。

劇場的建立本身就有在地性,北藝中心基本上藉用了士林在地資源,士林(或劍潭)也成為北藝中心的地理代名詞,台北市長柯文哲在北藝中心試營運之初,期待將來吸引更多人潮,帶動士林的觀光經濟,在營運策略也特別提供士林民眾的優惠票價,這是公共設施回饋社區的概念,畢竟北藝中心的營運可能帶來士林地區交通擁擠、噪音的問題。但北藝中心不是污染性工業,它設在士林劍潭,不但提升城市人文素質也美化環境,甚至提高房價。如果士林區有優惠,與士林一線之隔,離北藝中心也很近的北投、中山、大同民眾是否應一視同仁;若再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離北藝中心稍遠、劇場資源缺乏的台北其他地區民眾,不是更應該提供優惠,鼓舞他們來享受這座象徵台北市文化榮光的北藝中心嗎?

不管如何,北藝中心的完工啟用,讓原本就擁有龐大藝文資源的台北市錦上添花,也再次印證了一件事:生活在台北,如飛龍在天,遠比其他城市幸福。

*作者為作家、舞台編劇、戲劇史學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