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橫《台灣通史》出版百年 學者揭重要性:補足日治、清領史料缺失

2021-12-19 08:10

? 人氣

連震東先生文教基金會舉辦「台灣通史出版百年紀念會」,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卞鳳奎(左)、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右)出席。(羅立邦攝)

連震東先生文教基金會舉辦「台灣通史出版百年紀念會」,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卞鳳奎(左)、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右)出席。(羅立邦攝)

史學家連橫撰寫的《台灣通史》出版滿百年,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楊維真指出,在《台灣通史》之前台灣並不是沒有歷史,但大部分都是地方官誌,也因此只會著重一個縣、一個府,再加上體例的限制,所以沒辦法如《台灣通史》一樣,既有長時間又有全社會面向的歷史書寫,《台灣通史》有其重要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連震東先生文教基金會18日舉行《台灣通史》出版百年紀念會,邀請前行政院長劉兆玄、作家楊渡及多位歷史學者與談,分享對於《台灣通史》的研究及探討。

楊渡指出,作為歷史學家,連橫寫的是台灣的通史,但其中的靈魂是連橫遊俠風骨的靈魂,記載的民間歷史寫成了台灣的大歷史,台灣的大歷史背後支撐的就是他的文人風骨。

20211218-連震東先生文教基金會舉辦「台灣通史出版百年紀念會」,作家楊渡出席。(羅立邦攝)
連震東先生文教基金會舉辦「台灣通史出版百年紀念會」,作家楊渡出席。(羅立邦攝)

卞鳳奎:現在的政府對歷史解釋去中國化,這非常悲觀

楊維真提到,連橫花了10多年進行《台灣通史》的寫作,這是因為寫史書不僅需要史料考證,也需要人生歷練累積,連橫在寫這本書時蘊含著家國之思,連家馬兵營的故居在日治時期被日本人強徵,連橫的父親也在當時去世,這種家庭的重大變故是他人生當中很重要的關鍵,這也與台灣當時被割給日本的歷史情況有很大的關聯,這種家國的大變動讓他認為一定要把這些歷史寫下來,連橫也是用他的生命史在寫歷史,蘊含了他對家國大變動昇華的情感。

參與《台灣通史》白話文翻譯的台師大東亞學系教授張崑將表示,《台灣通史》中有很多台灣史和中國史的連結,但近來台灣史的教科書去中國化,把台灣史和中國史之間的連結切斷,例如明鄭王朝只有半頁,因此台灣需要有一部台灣自發的歷史解釋權。

張崑將認為,不管是哪的政權當政都會對歷史解釋進行權力滲透,因此由民間自發的歷史解釋有相當的必要,希望透過白話翻譯《台灣通史》,讓下一代年輕人至少有歷史的依循依歸。

20211218-連震東先生文教基金會舉辦「台灣通史出版百年紀念會」,作家楊渡(左起)、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楊維真、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卞鳳奎、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出席。(羅立邦攝)
20211218-連震東先生文教基金會舉辦「台灣通史出版百年紀念會」,作家楊渡(左起)、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楊維真、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卞鳳奎、前行政院長劉兆玄出席。(羅立邦攝)

海大海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卞鳳奎說,清代官方做了許多地方府誌、縣誌,但都是官方所寫,再加上1895年的斷代,《台灣通史》就補足了其中的不足;日治時代雖然日本人做了178種的地方誌書,但大部分都有缺失、斷代,且醜化、矮化領台前歷史,領台後則多寫政績如何,對過去的歷史完全不提,許多像是義倉等地方善行、事蹟都被忽略,而《台灣通史》對此的紀錄就非常完整。

卞鳳奎提到,《台灣通史》當中也能看到連橫「國可滅史不可滅」的悲壯愛國精神,現在的政府經常去中國化,把許多過去的傳統美德都拿掉了,讓大眾彼此之間出現不信任,這是非常悲觀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羅立邦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