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沒有國家觀念到家國不分的中國人

2018-03-07 05:30

? 人氣

2018年3月3日,中國政治協商會議(政協)第13屆第一次會議舉行開幕式(AP)

2018年3月3日,中國政治協商會議(政協)第13屆第一次會議舉行開幕式(AP)

中國古代封建王朝有著根深蒂固的家天下思想,帝王把國家當作一家的私產,世代相傳,所以帝王經常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掛在嘴邊,它底下的觀點思維,從上到下,根深蒂固的是家的思維。唐宋元明清只是朝代的更迭,政權從一個姓到另一個姓,底層老百姓只要在自己的家園裡豐衣足食,不管你什麼人做皇帝,加上封建王朝的手並沒有直接伸到農村一級,很多時候基層社會依然依靠傳統來自治。在他們眼裡沒有什麼國家的概念,他們唯一寸土不讓的是自己祖祖輩輩生存的這片土地,那些打天下的政權也和基層社會達成了某種默契,你們軍隊來了,我們繳稅納糧,讓我們過安生日子就行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封建社會裡真正讓平民百姓產生危機感的是外族入主中原,他們擔心的並不是國土的淪喪,而是自己家園和文化的不保,所以歷史上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不單單是中原政權抵抗的結果,更多是地方上自發的抵抗造成的。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顧炎武提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號召,他這裡所指的天下其實和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有很大不同,天下是一個很虛的概念,它更多側重于思想文化層面,顧所指的天下興亡,更多指民族語言文化的興亡。一些少數民族政權也意識到了漢文化的強大影響力,並沒有準備去消滅它,後來甚至被它同化,中原老百姓向他們繳稅納糧後,依然過起了自己的安穩日子,國家的觀念變得更淡薄了。

到了近代,滿清王朝積貧積弱,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中國大門後,並沒有讓廣大中國老百姓產生危機感,他們自己自足的小農經濟和現代文明幾乎是隔絕的。他們認為滿清的存亡和自己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中國經歷了無數朝代的更迭,就算是洋人來了,也要讓他們生活下去。當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八國聯軍侵華,京城周邊的老百姓給西方入侵者幫了不少忙,有些人依然認為幫一個政權成功推翻另一個政權是會論功行賞的。

後來隨著西風東漸,孫中山、康有為、梁啟超等一批思想先行者鼓吹救國圖存的思想,可是一群沉睡這麼多年的腦袋豈是一朝一夕能喚醒。就算到了國共鬥爭時期,人們對於國家的觀念還是視若無物,這可以從當年國共雙方的徵兵宣傳中看出端倪。當時國民黨的宣傳經常訴諸於國家民族,而共產黨的宣傳就是很直白的打土豪、分田地。結果跟著共產黨幹的人越來越多,國民黨卻不得不靠抓壯丁來補充戰力 ,最後的成敗可想而知。

中共奪取政權後,一直沒有放棄向人民灌輸國家的觀念,為了實現他們的社會主義理想國,甚至打破傳統的家庭格局,讓每個人都成為國家大機器上的螺絲釘,國和家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真正屬於家的東西越來越少,一切被冠以國家的東西都顯得那麽高尚。國家名義上是屬於人民,但是權利依然是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最後一切屬於國家的東西都成了這部分人瓜分的資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