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身為工程師,能不生氣嗎?

2021-11-24 06:10

? 人氣

核能除了發電效能備受討論,安全問題也是一大考量,正反雙反都提出不同論點。圖為中國廣東台山核電站。(資料照,台山核電站)

核能除了發電效能備受討論,安全問題也是一大考量,正反雙反都提出不同論點。圖為中國廣東台山核電站。(資料照,台山核電站)

隨著公投投票日接近,龍門電廠(核四)再次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近日經濟部與台電多次以新聞稿、粉絲頁貼文,甚至是公投說明會代表等為非核政策背書,並提及「工程師良心」、「N+7年」、「遙遙無期更別說減碳」等。同樣身為一個工程師,對於「工程師」這個身份被拿來這樣背書,深感憤怒與遺憾。雖然現在大部分的工程師不像醫師、律師有國家考試證照,但工程師一樣有核心價值;所以不談政治、不苛責有苦難言的前輩,同樣基於工程師的責任感,就來幫辛苦擠出前述那些內容的前輩補充一下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你的模型呢?

工程師最常在做的工作其實是解決問題,所以要能定義清楚:現在的狀況是什麼、目標是什麼、有些什麼資源、可以怎麼做、會遇到什麼困難;先有這樣一個概觀,然後決定有什麼工作項目、各項目的架構、互動角色、流程等等,這些就是模型(modeling)。所以很多專案會分出工作模組,訂出「人年」、「人月」等單說明所需工作時間,也就是有些事情多一點人做時間就可以縮短、人力少了時間就會變長,然後再根據目標的期程、成本、有些工作須考量季節天候等其他因素,交由決策者選擇適合的方案。

龍門電廠1號機在經過試運轉測試、通過國際單位驗證後,隨即進入封存程序,相關的文件原能會也承認有一些還沒審。這意味著如果要啟封的話,這些文件都要拿出來,連同現場設備的現況一起檢視,然後算出詳細的工作時間分配與所需成本。在時間方面,國外同型機組建置最短是4年多就完成了,一部機組20幾萬個零件,試運轉檢驗發現約1000、2000個需要更換或改正,比例上並不算高;平常週期性檢查,一樣也要確認所有零件的狀況,也沒有到「遙遙無期」的程度;沒有分析、沒有模型,突然冒出來的「N+7年」,著實啟人疑竇。

而模型這件事同樣也適用於減碳,為什麼說核電低碳?聯合國IPCC(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的AR5評估報告(AR6的詳細內容預計明年才會公開)就用模型告訴大家各種發電方式每一度電的碳足跡,其中核能的模型考慮了目前全球使用的機組類型,從機組興建、燃料開採加工、維運到機組除役、廢棄物處理,整個生命週期算下來,就是平均每一度電12公克的二氧化碳。只有風力發電稍為低於核能,其他能源包含水力、太陽能的碳足跡都較高。

20210909-苗栗沿海風力發電機組。(盧逸峰攝)
苗栗沿海風力發電機組。(資料照,盧逸峰攝)

同樣由IPCC所發布的全球暖化1.5°C特別報告,更是使用了多種模型(情境)分析,而結果顯示核能維持現有比例或增加,並搭配適當的再生能源,是最能有效達成將地球平均氣溫上升控制在1.5°C以內的情境。同樣的,聯合國歐洲經委會表示廢除核能會無法達到減碳目標,或是歐盟科學研究機構建議將核能列入綠色能源投資,都是基於有理論基礎的模型。如果執政者說台灣就是要零核電,然後又要達到減碳目標,也行,那就提出合理的模型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