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買到怎麼辦?!」BBC解析恐慌搶購背後的心理學

2021-10-01 11:57

? 人氣

(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

英國各地近日相繼出現天然氣和燃油產品「荒」,引發搶購現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少地方的加油站已數日無油,有油的則迅速排起有時綿延數英里的汽車長龍。儘管政府官員每日都出面澄清 「不缺油」,並再三呼籲不要「搶購」,但民間恐慌似乎並未緩解,加油站前長龍依舊,一些地方甚至出現為爭油而拳腳相見這種平時在英國極為罕見的事件。

其實,新冠疫情大流行以來,不僅在英國,從亞洲、歐洲到美洲,全球很多地方都在防疫「封城」或限制日常活動時期出現過各種搶購風潮——從瓶裝水、米、麵、罐頭到衛生紙,人們恐慌搶購的目標包羅萬象。

但是,眾多搶購事件之後的事實證明,最初的恐慌其實並沒有必要,局部市場缺貨反而從很大程度上恰好是由搶購造成的。

搶購現象如何形成?物質相對極大豐富的現代社會為何仍會出現搶購呢?BBC中文為您梳理搶購潮背後的心理學和近現代史上全球範圍的一些大規模搶購事件。

香港搶購
新冠疫情初期,香港也發生了被形容為「歇斯底里」的搶購風潮

錯失恐懼症(FOMO Syndrome)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副教授、心理學專家尼奇塔·加爾格(Nitika Garg)在新冠疫情搶購潮時接受BBC訪問介紹說,在物質充足的現代西方社會,人們也會因為受到鄰里外出搶購的影響而加入搶購潮,她稱之為FOMO或「錯失恐懼症」——就是擔心一旦有危機到來、自己已經錯過機會的恐懼。

這種心理在新冠疫情初期從中國的武漢、香港到英國的倫敦和美國紐約出現的衛生紙搶購潮中得到充分體現。當你看到周邊的人都在搶購衛生紙的時候,即使並不缺乏衛生紙的人也會外出四處搶購,從而加劇「空貨架」現象。

學者們進一步解釋說,引發或導致搶購潮大致有內外二大原因:

  • 1) 從個人層面,多數人一旦「感覺」某些重要資源「可能會短缺」,就會產生身不由己的搶購慾望,只有囤積到一定程度才能找回安全感;
  • 2)從社會層面看,某些個人的搶購行為又會在親朋圈產生擴大化效應,導致即使最初沒有「危機感」的人也會被「感染」,並最終被捲入「搶購潮」。

專家指出,特別是在智慧型手機和社交媒體普及的今日世界,人們隨時可以從自己的社交圈子獲得訊息,也意味著可能引發恐慌的訊息得以迅速擴散。

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時的美國
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時的美國出現過藥品搶購

人為製造的危機

民眾聽取、散佈不實訊息,導致恐慌和搶購只是現象危害的一方面。研究也顯示,一旦有足夠的人加入「搶購」,就會真的造成某些被物資在一定時間內「缺貨」,把原本並未存在的「假危機」轉變為真危機,甚至造成重大經濟損失和浪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