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支持風傳媒
首頁
人類 文章列表
#
人類
約 1,28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即時
新聞
職場
理科不再是鐵飯碗?美揭15大失業科系排行 「這科系」奪下第一
美國紐約聯邦準備銀行日前公布最新分析,揭示大學畢業生在就業市場的艱困處境。根據對22至27歲、擁有學士或更高學歷的年輕人所做的調查,有28個科系的失業率高於平均值3.6%。其中人類學以9.4%奪下最高失業率,而被視為穩定高薪代表的理工科,也意外名列其中。人類學、設計、物理學領高風險榜首 理科「意外落榜」這項調查來自美國人口普查局的「2023美國社區調查」,涵......
張啟敏
2025-07-05 15:55
新聞
政治
作家脫口「若陳佩琪墜樓會擺桌慶祝」 陳昭姿砲轟:可惡到不像人類
台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涉入京華城案,昨(1)日開庭前,他突接獲妻子輕生噩耗,當場情緒潰堤,悲痛哭喊:「我是被冤枉的,國家怎麼變成這樣?」同日下午,民眾黨號召支持者「小草」在台北地院前集結聲援,民眾黨前黨主席柯文哲的妻子陳佩琪也到場致詞,卻在談到司法正義時脫口而出,「今天要爭取司法公平正義,該跳樓的是陳佩琪。」然而,作家吳祥輝卻在臉書發文,語出驚人表示:「如果墜......
李孟恩
2025-07-02 21:54
新聞
國際
科學
科技
生物學的終極顛覆!日本成功培育「雙爹」老鼠,沒娘也能生:男同志伴侶未來可望擁有親生骨肉
據德國電視一台Tageschau報導,日本大阪大學醫學系林克彥教授帶領的團隊成功培育出擁有兩位「父親」、沒有「母親」的實驗小鼠。這一團隊使用的是人類體外配子生成技術(IVG),利用多能幹細胞來生成生殖細胞,在培養過程中產生成熟配子,這為治療各種形式的不孕症提供了一種途徑。簡單來說,日本的研究人員首先將雄性老鼠的皮膚細胞轉化為所謂的多能幹細胞(即具有多種發育潛......
德國之聲
2025-07-01 13:00
新聞
政治
全球暖化危機升溫 李遠哲憂心:人類應立即覺醒,否則走入滅亡
全球暖化持續加劇,極端氣候頻繁發生。中研院院士李遠哲今(28)日以「全球暖化與人類的未來」為題發表演講,指出人類走的路正在毀壞地球,人類在消滅人類社會。他強調,地球表面溫度持續上升,森林大火、水災與土石流屢見不鮮,顯示人類的生活方式應該立即覺醒,非常重要且迫切,人類在地球上的生活已遠遠超越地球的負荷,這樣走下去,只會走入滅亡之途。「從大氣化學看人類永續」系列......
李孟恩
2025-06-28 22:01
新聞
國際
軍事
如何駕馭造價20億美元的「空中死神」?窺探頂級戰略武器奔襲戰內幕,飛官的人類極限挑戰也攸關成敗
當美國空軍的B-2「幽靈」(Spirit)匿蹤轟炸機,在上週末如鬼魅般劃破伊朗夜空,精準打擊其深藏福爾多地底的核設施時,全世界再次見證了這款造價高達2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40億元)的頂級武器實力。然而,在這架頂尖殺人機器的冰冷金屬外殼之內,決定任務成敗的,卻是兩名飛行員與人類生理極限長達40多個小時的艱苦搏鬥。這場在執行時不為人知的隱匿戰鬥,竟是從一份不起......
國際中心
2025-06-24 13:53
評論
政治
國內
兩岸
歷史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南島文化不是政治武器─回應總統「南島語族論述」的誤用與迷思
賴清德總統在114年06月22日發表「團結國家十講」第一講,強調臺灣主體性,其中一句「台灣是南島語族的一員」引起高度關注。這句話表面上是文化身分的再定位,實際上卻被放置於強調「臺灣與中國互不隸屬」的段落之中,暗示以語言人類學上的「南島起源論」來作為臺灣與中國文化區隔的證據。這種做法雖有其政治策略考量,但若作為國家敘事的長期基礎,恐怕不但無助於深化文化主體性,......
邱泰達
2025-06-24 05:50
即時
新聞
兩岸
號稱3分鐘泡好補足營養!中國「人類飼料」爆紅 網酸:活成這樣真悲哀
當代人生活節奏加快、工時長,不少人選擇代餐來取代傳統飲食以節省時間,近年在中國爆紅的品牌若飯,標榜只需要用溫水沖泡3分鐘,即可補足一餐所需的營養,成為加班族與小資族眼中的效率救星,然而,這款產品卻引發兩極反應,有人大讚其便利省錢,也有人批評「活成這樣真的很悲哀」。「若飯」標榜效率取代正常飲食 網掀兩極反應代餐品牌「若飯」創立於2015年,由中國程式設計師邵煒......
凌婧綸
2025-06-19 13:22
新聞
國際
WSJ
華爾街日報選文
科技
AI
華爾街日報》說謊、假裝、欺騙:AI正在學習如何擺脫人類控制
上個月,某AI模型做了一件按理說機器絕不該做的事情:它改寫了自己的代碼,以避免被關閉。 非營利AI實驗室Palisade Research給了OpenAI的o3 AI模型一個在觸發時會關閉模型的簡單腳本。在100次試驗中,o3有79次獨立修改了該腳本,使關閉命令不再生效。即使明確指示該模型「要讓自己可以被關閉」,它仍在7%的情況下拒絕執行。這並不是駭客攻擊......
華爾街日報
2025-06-11 12:55
新聞
國際
BBC專訪蔣雨融》當「普世價值」撞上中國式肉搜:她以為在哈佛談理想,祖國卻在扒她的身家
25歲的中國留學生蔣雨融,也許在哈佛大學演講後的一周間,終於感受到理想主義和現實的差距。5月29日,她登上哈佛畢業禮講台,圍繞「守護我們人性」演講,強調全球化的世界正被分裂,呼籲人類保持善意,演講不到7分鐘,台下掌聲如雷。然而,中美兩國的輿論浪潮開始高漲,湧向不同方向。在美國,哈佛與川普政府劍拔弩張,蔣被認為是哈佛用來向川普政府放話的人,而「守護人性」一說也......
BBC News 中文
2025-06-10 14:30
風生活
話題
健康
不只新冠肺炎!「台灣4大病毒爆發」醫師曝新變異株更強,單周恐破10萬人就醫
台灣近期呼吸道疫情進入高峰期,不只COVID-19(新冠病毒)強勢回歸,還同步面臨流感、副流感與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四大病毒同時流行的嚴峻挑戰。專家警告,這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恐在6月中下旬達到高峰,單週門急診就診人次預估將突破10萬人。 疫情快速攀升 變異株傳播力強、疫苗效力下滑 根據衛福部疾管署統計,上週新冠就診人次已達1.9萬,且數據仍在持......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5-24 17:25
風生活
不用再揹尿袋了!UCLA團隊攻克骨盆血管難關,完成「人類膀胱移植」首例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表示,他們的外科醫生團隊成功完成了世界首例的人類膀胱移植。法新社報導,這項手術本月4日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雷根醫學中心(Ronald Reagan UCLA Medical Center)進行,對於其他患有嚴重膀胱疾病的患者來說,這是一項充滿希望的醫學發展。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18日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接受這項創新手術的是41歲的拉瑞恩扎爾......
中央社
2025-05-20 13:06
風生活
即時
健康
下班經濟學
千萬別以為是小感冒!台灣「5病毒齊發」高峰潮在這時,連醫生都害怕
台灣正面臨罕見的病毒大亂鬥!近期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流感、類流感、新冠病毒及腸病毒等多重病原同時活躍,許多病患湧入各大診所、急診室,兒科醫師更指出,現階段流行病毒已完全打破過去季節性的規律,可能將於5、6月迎來一波疊加式高峰。5種病毒齊發,醫曝高燒難退恐釀重症根據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統計,hMPV是目前驗出最多的活躍病毒,其次為類流感,其他像流感與......
凌婧綸
2025-05-15 16:19
新聞
國際
國內
文化
「粉紅超跑」今天要去哪?白沙屯媽祖圈粉年輕人:IG打卡、GPS也上場,緊跟鑾轎「像追寶可夢」
「每次半夜我們點燃那道火,燒了壓轎金,幫孩子在身邊周圍圍繞,孩子就像被媽媽安撫過般安靜及冷靜,這才劃上休止符,才能去睡覺。」黃小姐,一位台灣苗栗縣通宵鎮白沙屯的媽祖廟「白沙屯拱天宮」的虔誠信徒說。
BBC News 中文
2025-05-10 10:00
風生活
科技
學生是ChatGPT的主要使用者!當AI進入教育領域,專家曝發展:將實現真正平均化
編按:隨著AI技術的快速發展,ChatGPT等語言模型逐漸成為學習和工作中的重要工具。特別是在教育領域,AI不僅能幫助提升學習效果,還能縮小能力差距,從客戶服務到法律專業,AI已經顯著提升了工作效率,隨著AI教育平台的興起,未來的教育可能會走向更加個性化與全球化的方向,為全世界帶來更公平的學習機會?
高寶
2025-05-02 10:00
新聞
國際
財經
科技
AI
醫療健康
馬斯克驚人預言 機器人動外科手術5年內達到頂尖人類醫生水準
科技界巨擘馬斯克近日於社交平台X上發表驚人預測,聲稱機器人將在數年內超越人類外科醫生的手術能力,並預計5年內達到頂尖人類外科醫生的水準。此言論不僅引發科技界與醫界的高度關注,更再次點燃關於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應用潛力的熱烈討論。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25-04-29 11:05
風生活
科技
教育
職場
下班經濟學
AI正在搶走1種工作!晶片大神預言「將被全數取代」,就像光碟瞬間消失
根據《朝鮮日報》報導, Tenstorrent執行長、傳奇晶片設計師、英特爾前首席矽工程師凱凱勒(JimKeller)表示,自己很少使用AI,不過,他也直言,人工智慧將取代所有傳統軟體,就像光碟被取代而消失、智慧型手機取代電腦一樣。
江庭榛
2025-04-27 18:15
風生活
科技
AI電影時代來臨,連演員都會失業?降低9成製作成本,未來三年內「這些人將飯碗不保」
編按:隨著AI技術快速進步,電影產業也開始迎來變革。索尼影視娛樂宣布將在製作流程中導入生成式AI,期望藉此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從自動生成劇本、分鏡圖到特效製作,AI正逐步參與電影的每一個環節。不僅大型片廠積極投入,新創企業也紛紛推出能以文字生成影片的工具。雖然AI帶來便利與創新,但也引發關於著作權、職業流失等爭議。
高寶
2025-04-25 11:00
風生活
科技
理財
AI
職場
不被AI取代的工作有哪些?16個最安全工作公開!擔心失業一定要知道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許多人擔心自己的工作會被自動化取代。然而,有些職位卻相對安全,能夠抵擋AI的威脅。外媒《Forbes》整理出15個不容易被AI取代的工作,這些職位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依賴人類的創造力、情感理解和決策能力。從設計與開發AI系統的工程師,到與AI協作的醫護人員、教師及藝術創作者,這些工作需要持續的學習與調整。即便未來AI會改變工作方式,這些職位的專業人才依然能透過結合AI工具,專注於更具創造性和決策性的工作,了解這些職位能幫助你為未來職場做好準備。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4-20 09:30
風生活
科技
下班經濟學
熱議華爾街
經濟
科技熱議》機器人真的還不成氣候!人類3秒做完的搬運工作,機器人得花12秒;「手腦配合」是最大門檻…
美國和中國是人形機器人最領先的國家,中國機器人初創公司雲深處科技(DeepRobotics)的銷售總監程宇行說,中國機器人能在製造現場實戰,這點是美國比不上的,但就算目前最先進的機器人,要取代人,都還有一大段距離。
金牛幫幫忙
2025-04-08 12:30
風生活
科技
AI
職場
「最容易被取代工作」大洗牌!10年前預估全錯,3職業曾被認為穩定如今已有替代潮
「AI取代工作」是近年來許多人思考議題,許多產業都已經開始使用自動化或智能系統,對此,日媒《J-castnews》報導,2015年時野村綜合研究所曾傳,「AI等技術,可能將取代日本49%的勞動人口」,引發討論,不過,於10年後的今天可見,當初報告中預測會被AI取代的職業,實際上大多未被取代,反之,則是一些當時認為「不容易被AI取代」的職業開始受到衝擊。
江庭榛
2025-04-06 13: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