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經濟學發酵,人民幣長期看好的三大理由

2017-12-06 09:00

? 人氣

人民幣連續走貶三年多,許多人以「利多出盡」來解讀,但歷史經驗顯示,多頭總是在行情最悲觀的時候悄悄誕生(圖/資料照片,美聯社)

人民幣連續走貶三年多,許多人以「利多出盡」來解讀,但歷史經驗顯示,多頭總是在行情最悲觀的時候悄悄誕生(圖/資料照片,美聯社)

2016年10月1日,許多人已經忘了這一個日子。這一天是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正式生效日。不過此前,人民幣已經連續走貶三年多,許多人因此以「利多出盡」來解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歷史經驗顯示,多頭總是在行情最悲觀的時候悄悄誕生,印證人民幣似乎也不例外。

2017年以來,人民幣悄悄啟動升值走勢,累計到11月中旬的漲幅接近5%。隨著中共十九大圓滿落幕,習近平經濟學抬頭,許多國際機構看好中國政經穩定後的成長走勢,紛紛上調2018年的經濟增長預測,例如IMF便上調中國今、明兩年成長預測0.1個百分點至6.8%和6.5%。

「中國政經的穩定是人民幣長線堅實的支撐,把握增持人民幣資產的好時機。」施羅德投資近期所發布的一份市場報告中,精簡有力地看好人民幣後續行情。

但除了政經穩定以外,支撐人民幣長線看好仍有諸多理由。第一個是內需消費抬頭,讓中國逐漸擺脫傳統必須倚賴貶值來救出口的經濟魔咒;從中共十六大到十九大,中國早已從一個製造業與投資、出口帶動的經濟體,轉型為服務業與消費帶動的經濟體。

[共十九大在北京召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和前總書記江澤民的互動,成為國際媒體矚目的焦點。(AP)]
 

從中共十六大到十九大,中國早已從一個製造業與投資、出口帶動的經濟體,轉型為服務業與消費帶動的經濟體(圖/AP)
從中共十六大到十九大,中國早已從一個製造業與投資、出口帶動的經濟體,轉型為服務業與消費帶動的經濟體(圖/AP)

2017年,消費佔中國GDP的比重已經達60%,遠比10年前高出15個百分點以上,在在顯示中國近年一系列改革政策已讓經濟結構從「追求成長」走向「永續發展」。

第二個理由是中國金融實力被嚴重低估,未來成長潛力驚人。施羅德投資表示,中國GDP佔全球15.3%,中國A股市值也佔全球10.5%,但外資持有比率卻僅1.5%;中國債券市值佔全球10.2%,但外資持有比率僅1.4%,這均顯示中國股、債市佔金融市場的重要性仍被嚴重低估。

第三個理由,是人民幣仍為目前國際市場上貨幣分散不可或缺的一環。由於中國官方堅持轉型開放政策不變,除了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SDR)已上路外,滬港通、深港通、債券通等一系列改革政策出台,更讓人民幣國際化趨勢勢不可檔。

此外,MSCI明年將把中國A股納入其全球指數,更將延續這一趨勢。不少外資機構除了準備增持中國A股部位外,人民幣匯率波動趨穩的走勢,也讓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增加了更多吸引力。

施羅德投資表示,由於中國大陸的貨幣管理制度仍相對保守,使得匯率相對穩定,對於投資者而言等於減少了風險性,人民幣自8月起升值且趨於穩定,這代表在投資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時,不會因為人民幣走低而吃掉收益,是一個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有利因素。

人民幣雖然擁有許多內在美而備受市場肯定,現實上的數據卻顯示其重要性仍被低估。例如,中國貿易額佔全球比重超過10%,但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中的比重僅不足2%,仍處嚴重低估水準。

或許,價格遲早會反映內在的真實價值,只要政策持續打開中國金融改革開放的大門,國際市場的資金洪流遲早會把人民幣推升到符合其經濟、金融實力的位置。沒有人知道會是哪一天,但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賺錢機會,肯定只會留給在行情低檔就已布局好的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