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以文白之爭遂行政治目的,犧牲的是教育

2017-12-06 05:30

? 人氣

教育部召開課審大會,確認高中文言文15篇入選文章。(取自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官網)

教育部召開課審大會,確認高中文言文15篇入選文章。(取自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官網)

前一陣子,文言文課綱的議題鬧得沸沸揚揚,從文學燃燒到政治,作為一個高中剛畢業的大一生,我有以下看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先,探討現今國高中國文課綱的教學目的,到底想要培養學生甚麼能力?是聽說讀寫?還是文學創作?以我剛結束國高中六年教育的自我經驗來解答,是培養中華文化素養!做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小學的國語教育就足以具備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若要論文學創作,那就是專業作家的範疇,不是我們從小學到大學必修國文教育的目的。因此,「藉由國文教導中華文化,培養良好的人格發展,才是國高中國文教育的目的。」

再來,就來討論中華文化的意涵了。中華文化代表的是中國大陸嗎?接受中華文化就等於是接受大陸統一嗎?這簡直就是政治干擾教育的謬論!日本、韓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都努力的在宣揚中華文化,從文言文中學習的孔孟思想、忠孝仁義、節操德行,這是全世界華人皆推崇的人格和道德觀,和統獨議題有甚麼關係?作為一個學生,我強力譴責這樣政治干擾教育的力量,嚴重傷害台灣學生的思想和受教權。最後我要請問那些將中華文化和兩岸統一畫上等號的人,台灣人脫離中華文化,我們還能學甚麼?!我們還是被譽為最美風景的台灣人嗎?!

做為一個剛畢業的高中生,我很感謝國高中時的文言文教育。透過古人的經典文章,感受純粹而美麗的中華文化思想,讓學生在品格、德性的成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很多人批評,那是過時的老思想,是不合時宜的八股文,但請大家捫心自問,這些真的不合時宜嗎?我絕不贊同,起碼在華人世界,中華文化思想的美德與境界一直是備受尊崇的。

根據調降文言文,加入號稱「現代實用」的台灣本土文學,我有以下三點疑問和想法。

一、請問,文白比例調整後,我們學生是否能學到更好更實用的知識?比起經典古文,台灣白話文文學除了濃濃的政治作用,更優質的教育作用和意義是甚麼?我相信白話文中仍然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內容和價值觀,但是比較起文言文,台灣白話文文學缺少跨時代和跨地域的淬鍊,有沒有足夠的公信力讓社會大眾認同?要知道,課綱影響的是國家未來棟樑甚至此時社會的價值觀,若有紕漏,其社會成本是難以收拾的。

二、白話文的作者多數尚在人世,那麼不免讓我疑惑,此「文白課綱修改」是否單純只為教育?還是已淪為現代作家們爭取功利的工具?我想身為知識分子,保護教育的正當性使其不牽扯私人利益,並堅持君子避嫌、不瓜田李下而為人詬病,應該才是知識分子的操守和目標吧。

接下來就要討論關於文言文教學的問題了,我國中和高中的國文老師都十分了解教育的意義,上課從不只是拘泥於考試重點,而會將課文中的核心價值傳達給學生,探討古人的故事和文學價值來講述人生哲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