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秩序與強國人典範:《拆哪,中國的大片時代》選摘(1)

2017-11-28 05:00

? 人氣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原為俠客精神的代表,在張藝謀改編電影《英雄》中,俠客卻選擇為專制獻身,引起熱議。圖為飾演刺秦劍客「無名」的李連杰。(取自IMDb)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原為俠客精神的代表,在張藝謀改編電影《英雄》中,俠客卻選擇為專制獻身,引起熱議。圖為飾演刺秦劍客「無名」的李連杰。(取自IMDb)

「今天我們來到這裡,其實只想告訴你們一件事:中國在改變。但很遺憾,你們一直沒有變」,

「孟先生,我提醒您,姚明正在NBA打球」,

「那是因為NBA需要中國市場」。 ——電影《中國合夥人》

中國大片時代的來臨,也正是中國崛起的時刻。中國政府對中國崛起的政治修辭從平穩轉為高調。2003年,溫家寶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時提出的和平崛起、2006年轟動一時的紀錄片《大國崛起》談的是歐美日等強國崛起的過程,內容雖無中國,但借鏡大國的強國慾望不言而喻、習近平上臺之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是高調地成為唯恐世人不知的口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平穩到高調,從崛起到偉大復興,在構築中國夢的時代裡,作為大眾文化核心的電影,時而成為意識形態的塗鴉牆,刻印著大國崛起的想像。值得注意的是,官方意識形態與主流意識形態兩者彼此交纏。官方意識形態在中小學教科書愛國主義的敘述裡,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八一(建軍日)乃至領導人逝世的週年紀念裡,教科書裡的愛國主義內容歷久不變,國家節慶按表操課,主旋律電影的上映、領導人的重要講話等政治儀式不定期上演。主流意識形態像是官方意識形態的側翼,它的角色是推波助瀾,主流意識形態的帶動者可能是國家隊所屬的電影公司,也可能是民營資本的公司。在中國崛起的年代裡,主流意識形態以更鮮活的方式引領中國崛起的想像,影像裡但見國家之理與力的論述同時上映。

人們在歷史之鏡裡,找尋所欲呈現的鏡中我。秦始皇與孔子先後被重新詮釋戴上時代新面具,以他們為起點構思中國式的天下想像與社會倫理之道,在歷史到現實、影像內外之間共構出一個中國夢。

為強權獻身的英雄

2002年年底的冬日,張藝謀的《英雄》揭開了中國大片時代的序幕。人民大會堂規模龐大的午夜試映會以及會場嚴格的安檢,都說明這部電影大有來頭。《英雄》的投資方之一,正是國家隊隊長的中國電影集團,這個集團是中國電影巨大的一雙手,一手掌控著中國最豐富的電影資源,另一手則掌控著那些好萊塢電影得以進口。在媒體的敲鑼打鼓聲中,《英雄》的帷幕升起後,同檔期的好萊塢電影消失,《英雄》其所創下的高票房乃至張藝謀拯救中國電影之說,恰與批判之聲成鮮明對比。

是什麼樣的電影有這麼大的爭議?

《英雄》根據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改編。電影裡,甄子丹、梁朝偉與張曼玉分別飾演的劍客長空、俠侶殘劍與飛雪各有刺秦之決心,秦王也下令捉拿三人,凡能緝拿長空者,可近秦王二十步,擊殺殘劍、飛雪者,可近十步。李連杰主演的劍客無名一心刺秦,分別尋求長空、殘劍與飛雪的支持。長空在與無名的比劃中佯裝落敗,無名憑著長空的劍作為證明,在刺秦之路上過了第一關。劍客殘劍,曾深入宮廷行刺秦王,但就在唾手可得之際,「天下」的念頭讓他放棄刺秦。殘劍贈劍無名成全他的刺秦行動,但也以「七國連年戰亂,只有秦王能一統天下」相勸。飛雪則是義無反顧地支持無名的刺秦之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