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新南向、勞動力、人才與移民政策大戰略

2017-11-20 06:10

? 人氣

作者認為,用台灣一般的薪資水準,來誘引東南亞、南亞等國,具有熟練技術的藍領勞動力,以及高水準的理工、數學等優秀人才,是一種剝屑的手法。(資料照,柯承惠攝)

作者認為,用台灣一般的薪資水準,來誘引東南亞、南亞等國,具有熟練技術的藍領勞動力,以及高水準的理工、數學等優秀人才,是一種剝屑的手法。(資料照,柯承惠攝)

經濟學家有一個老笑話,大意是說,一群人困在一個沙洲小島上,裡面有三個專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經濟學家,但這個小島上什麼東西都沒有。正當大家要餓死之際,海上飄來罐頭,大家忙著想辦法打開這些罐頭,物理學家審視所有周邊可用工具,發現什麼都沒有,所以宣布不可能打開罐頭,數學家算一算人的力量,算算海水的力量,算完之後也搖搖頭說,數學上證明不可能打開罐頭。正當大家失望之際,經濟學家開口了,他說我有辦法打開罐頭,全部的人都滿懷希望地轉向他,等他繼續說下去,經濟學家接著開口說:「首先,先讓我們假設有一個開罐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缺不缺勞力、人力,人才是否被美、日、澳洲、中國,乃至於歐洲吸走,這是根本無需討論的事實。今年是台灣幼年人口跟老年人口數的死亡交叉年,這件事發生在今年二月,二月老年人口比幼年人口多約5700人,到七月差距已經拉高到8萬人。台灣人口老化,已經完全失衡,生育率拉不起來,勞動力短缺的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絕對不會自動改善。

另一個數據是,根據新竹科學園區的雇用人數來看,2014年是新竹科學園區內就業人數的高峰,有15萬多人,之後2015年、2016年就逐年遞減。值得探究的是,依教育程度分,博士、碩士仍在增加中,但大學以下的人力則全部減少,而且,全體平均年齡已經升到36.4歲,早期一直維持在30-32歲上下的結構,現在已經完全打破,而這是從金融海嘯後的2009年開始的趨勢。

台灣人力、人才的老化與流失問題,不只整體人口結構如此,連最高科技的新竹科學園區亦是如此,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已經不能再紙上談兵。

新竹科學園區(取自維基百科).jpg
新竹科學園區(取自維基百科)

從先前引起爭議的外籍人才法案,可以看出,民進黨以及周邊的這些早期所謂的黨外力量,還沒有意識到台灣人自己執政後,要如何務實面對台灣的經濟困境,還在調適意識形態、學者心態跟現實經濟面的內心衝突。除了在野黨強力抨擊外籍人才政策,指責這些開放會影響國內勞動者的就業權益外,民進黨自己也有委員強力杯葛自己的行政團隊,這才是現在的執政團隊,在完全執政後仍然效率欠佳的最重要因素。

外籍人才法雖然三讀通過,但是對於所謂外國人是否有吸引力,仍待考驗,這次賴清德院長,對於回應五缺的人力人才政策,其中指出移民政策要一併討論,在台灣這種重視白人、東北亞人,輕視南亞、東南亞人的民族優越氛圍下,顯得特別勇敢,尤其是,以往對於外國人取得國籍的種種限制,現在要規劃放寬,更是值得肯定。

台灣有很多留美歸國學者,在台灣主張理想式的勞動政策、人口政策,間接訴諸民族優越感、販賣勞資對抗情緒,但對於曾經身處當中的美國,其吸引人力、人才的大戰略卻無能體會,相當可惜。事實上,美國正是利用其留學制度、尋職簽證制度、乃至於在學實習生制度、畢業後實習生制度,逐步把外國年輕優秀的勞動力,先吸引至美國,再透過教育與生活,逐步融入美國,讓這些人力為美國所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

黃麒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