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淡出—打破歷史界限的超越筆法:《新新三國演義》導讀(3)

2021-01-29 05:10

? 人氣

曹操。(圖/imdb)

曹操。(圖/imdb)

下冊的「向壁」,一如上冊的「問津」,具備旁敘功能的加框角色。同樣是「設計對白」,不同的是,「問津」融入情節,成為內文一部分;「向壁」卻是層層淡出,竟似退離歷史的現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怎麼?連杜工部的詩都拿出來搬弄?咱們身處三國時空,閣下卻用上後代詩人的觀點,想要一解『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哀痛?」

(《新新三國演義‧向壁之九》)

貌似殊途,實則同歸;作者試圖拉高層級,擴張故事的版圖。

「先生以為自己是在三國?盛唐?還是那不知伊於胡底的『後代』?」

「我以為,那滾滾長江東逝水的浪聲,依舊在為咱們的古今笑談協奏呢!」

(《新新三國演義‧向壁之九》)

2名「時空旅人」究竟是誰?

是「蜀中多俊傑」的張溫,對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所不通」的秦宓?

是「兩朝老臣」—2個朝代的孤臣,分據大河兩岸,傾訴「無力可回天」的萬古哀愁?

是擬人化的折戟和銷鐵,某場戰役血流漂櫓的響動?

是子虛公和烏有侯?文人筆下縱論古今的虛構角色?

是現實仇敵兼歷史朋友?被嚇壞的活司馬,夢見死諸葛?或者,臥龍崗的「大夢誰先覺」,年輕版孔明夢見自己和司馬的倥傯一生?

連(理應作古的)年輕書生、青衣文士都「復出」江湖,繼續鬥嘴。只是,前者揮扇晃腦,但見扇羽脫落,「轉瞬間變成白髮老者」;後者身半斜,背微駝,雙手交叉於後,化為「一尊斑駁石像」。

也許是「名落孫山的窮書生、投閒置散的白頭秀才,胸懷大志,抑鬱一生,一夜驚夢,以為自己可以穿時越空,更改歷史」。

也許,張啟疆欲言又止的是:你是歷史故事的撰寫者,我是掩卷嘆息的讀者。

顯然,「向壁」是「問津」的「更上一層樓」,再加多重框,框中有框,交錯疊現,擴映萬千,形成耐人尋味的「多層膜」敘事。

想像一種畫面:古往今來,成千上萬名讀者(包括史家、論者),人手一本書,聚精三國史,會神劉、關、張;時而撫案,時而掩卷,不免為世道掉淚,經常替古人擔憂……終究,殘局棄子,同聲一嘆。

如果時空可以輻湊、岔散、拼貼與重組,將諸時異空揉交在一點,便是不同時代各地讀者的「聲聚」:那一嘆,驚天巨響,勝過神龍現蹤的雷霆,是所有閱讀靈魂的觀點交混、眾聲喧嘩。

「生聚」可以得到「教訓」,靈魂、意念的交會,能譜出新曲?影響什麼?帶給世人何種殷鑑?

超越的視野

筆者以為,這位作者(同聲中的一嘆)不只是撫今追昔,還想延伸眼界,營造跨越時間,混同古今,不必為誰「掉淚」、「擔憂」的超越視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