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建得觀點:是在地化還是國產化?離岸風電的發展迷思

2017-10-09 06:30

? 人氣

然則法國業者担心,其中小企業因欠缺離岸風電產業的相關經驗,或許並不太適合溝通及交易成本太高的CfD(Contract for Difference)制度,反而傾向有利短期成效的FIT。而目前法國所採競爭性對話招標機制,正是這種CfD制度的應用,若施之於我國,是否同樣引發組建供應鏈之中小企業好疑慮,實不可不慎。然則相對於中小企業求即時利得的思維,追求長期永續國家產業利益的新制,寧非吾等更應強調者。然則一如前文在比較英法經驗時所示,法國制度因過度強調投標計劃本身(特定計劃)之產業效益,未若英國以整體國家產業效益為重心,故此在促進產業永續發展上,容有不足。準此,法國新制所採對話機制,正是用在補強其永續效用上之不足。綜此,我們在借鍳法國制度時,顯然應該同時納入英國的制度思考,以補其不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3. 借鑑英國,補強法國制度之不足

英國在推動離岸風電發展的過程,也面臨我國當前所必須面對的產業化挑戰,然則,在他們推動第三階段招標的過程,卻已經展現出其完整的產業發展策略思維;首先,英國是以落實國家氣候政策的2020年再生能源發展目標為依歸,並指出兩大限制;即德國和丹麥已占有國際供應鏈業上的優勢地位,以及歐陸各國無不採取支持國家自有供應鏈的傾向。接著,英國很清楚的評估了自己的強弱。在弱點部分,英國知道自己在風機製造的零組件完備程度不足、建廠服務能量亦然,且在跨足歐陸市場過程不順,被分散導入歐陸供應鏈,連施工船都不及荷蘭。然則,他們卻也發現英國仍保有強大製造能量(competence);這其中,包括在2011年被GE收購的Converteam ,每年能供應給離岸風電產業價值達1億英鎊的變頻器converters及發電機(generators),其他如風機塔座和複合材料的專業廠商Welcon/Skycon 和油、氣及再生能源基礎建設開發商BiFab,也都有所斬獲。此外,英國風機製造商則在積極的投入為英國海岸新開發區建製新世代的風機。

面對未來,英國認為,首要之務是必須接受各國都在以政策支持其離岸風機產業的事實,進而在瞭解他國願景並掌握機會。就此,英國係以德國、丹麥為主要衡量指標,丹麥始自1990年的產業發展及出口政策,帶動風機成為丹麥最大出口項目,也促成丹麥擁有兩間世界最大的風機製造商及其搭配的供應鏈。此外,丹麥同時也持續保有世界風機科技的研發能量與領先地位。就此,英國早在2008年就發現,由於投入時間太晚,政府的支持不足,難望丹麥之項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