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雄觀點:從故宮的〈元世祖出獵圖〉看蒙古的狩獵文化

2020-12-06 07:10

? 人氣

忽必烈的獵場有多大 ?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馬可波羅行記》記載:「尚有一事須為君等言及者,此地周圍二十日程距離之內,無人敢攜鷹犬行獵。在大汗所有轄地之中,有獸四種,無人敢捕。即山兔、牡鹿、牝鹿、獐鹿是已。此禁僅在陽曆三月迄陽曆十月之間有之。違禁者罰。」但在此禁獵期限之外,「則解其禁,個人得隨意捕之。」〈元世祖出獵圖〉中的狩獵之處,不知是否在此獵場?不得而知,待考中。

圖2
圖2

忽必烈至元17年(1280),劉貫道畫〈元世祖出獵圖〉,描繪忽必烈帶著皇后率領隨從8人,在秋涼時節到曠野狩獵的情景。畫中內容,描寫黃沙浩瀚、朔漠無垠,遠處沙丘之中駱駝商隊緩緩而行。忽必烈身著紅衣白裘騎黑馬,與其並騎穿白衣者是皇后徹伯爾。隨行侍從之中三人 ,可由其膚色、容貌看出是色目人,此圖可證蒙元時期是國際化的大帝國。

圖3
圖3

「哈剌蘇力德」,是君王的黑色軍旗,代表忽必烈親臨在此。此圖寫實功力被世人公認為絕頂之作,此「哈剌蘇力德」是歷史上首次的實體紀錄。另外在《蒙古祕史》記載:成吉思汗在1204年4月16日,灑馬奶子祭了大纛旗後出征乃蠻,這大纛旗顯然就是哈剌蘇力德。此外,《蒙古秘史》另載:「虎兒年(1206),在斡難[河]源頭,召集[大]會,立起九腳白旄纛(即查干[白色]蘇力德,帝國的標誌),[共]上成吉思可汗以可汗之[尊]號。」但九腳白旄纛實體形象為何,因無圖像的紀錄而難以確認。故本圖所繪忽必烈的「哈剌蘇力德」實乃彌足珍貴。

圖中侍從應為獵隊之首,其不僅配帶弓箭,馬背上也已有捕獲之狐狸,他手中的白布旗,則是馬可波羅所描述的布巾,「以備喚鳥持鳥之用」,由其立馬於忽必烈之側,可見其在獵隊中的重要性。

圖5
圖5

這位膚色黝黑的侍從,手持一根套著金屬頭的長桿,蒙語叫「布魯」。在蒙古人的生活中,狩獵佔據著重要地位,而蒙古人的狩獵工具,除了弓箭、套索、捕獸夾外,更有這種號稱「打狼神器」的獨門秘密武器「布魯」,不論遠距離投擲或近距離擊殺獵物,都很稱手。

圖6
圖6

另有兩人的手臂上,則分別架著白海青和鷹隼 。白海青之尊貴,見《蒙古祕史》記載:术赤征服了「林中百姓」,帶著他們的「諾顏」(蒙語:君王、領主)謁見成吉思汗,呈獻白海青、白騸馬、黑貂皮。

獵鷹生性犀利兇猛,善於搏擊天鵝、大雁,也常用於追捕沙狐、兔子、旱獺等小動物。獵鷹是馴養來打獵的好幫手 ,蒙古人稱飼鷹者為「昔寶赤」(shiba`uchi)。其中有一騎者的座後垂掛著天鵝及大雁,正是此行的戰利品。

圖7
圖7;右為《鷹擊天鵝圖》南京博物院藏

架著白海青的馬上有隻鼓,鼓面有獵捕天鵝的圖案,兩位昔寶赤的馬上都有皮鼓,蒙古人以擊鼓驚嚇方式,使天鵝、大雁從藏匿處飛起,此時放鷹搏擊。鷹體型小,是由上往下衝,用鷹爪攫住天鵝頭部下壓搏擊墬地。當看到明代殷偕的《鷹擊天鵝圖》,頓時豁然了解馬可波羅所言:「鳥須救助時,此輩立能赴之也。」當天鵝墜地掙扎時,昔寶赤即縱馬上前刺死天鵝,並立即取出鵝腦以獎賞獵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