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台巴經濟合作協定這盤「牛肉」,吃得下肚否?

2017-07-15 08:10

? 人氣

巴拉圭卡提斯總統訪台,兩國簽訂經濟合作協定,但牛肉在那裡?(總統府提供)

巴拉圭卡提斯總統訪台,兩國簽訂經濟合作協定,但牛肉在那裡?(總統府提供)

巴拉圭總統卡提斯來訪,重頭戲是兩國簽訂「台巴經濟合作協定」,全面提升雙邊經貿投資關係,經濟部說此協定「意義重大」,未來台灣可藉此打入南方共同市場。顯然這就是這次巴國總統來訪的「牛肉」,不過,這盤牛肉能否上桌最後吃下肚子,很難、也很拚,後勢尚待觀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台巴經濟合作協定」,台灣取得19項比南方共同市場關稅更低的稅率,同時也向巴國開放54項關稅優惠。除了關稅優惠,協定也包含各種科技與技術、中小企業及投資等領域合作。而巴國巴國近3年平均經濟成長率近4%,優於其他南美國家,整個南方共同市場經濟規模3兆美元,國貿局正規劃10月籌組拓銷團赴巴國考察。看起來項目多、前景佳。

只是熱鬧喧嘩的表相下,掩藏不住經貿本質空洞的蒼白。南方共同市場3兆的規模中,領頭羊巴西就占去約1.8兆美元,另一個阿根廷占了約6000億美元,經濟規模不到300億美元的巴拉圭,其實在南方共同市場中份量不高。

至於與台灣的經貿關係,多年的邦交友誼,其實從李登輝時代就有各種經濟方案強化與巴拉圭的經貿關係(例如巴拉圭的東方工業區),不過,今日兩國經貿往來的數字是:台灣出口巴拉圭金額約2723萬美元,台灣自巴國進口金額2030萬美元。以巴拉圭每年150億美元上下的出口金額而言,這個數字實在不高;如果以台灣去年2804億美元的出口,平均每個月就出口233億美元來看,巴拉圭市場對台灣的重要性,在小數點之後四捨五入後,其實接近零了。

因此這次台巴熱熱鬧鬧的簽署經濟合作協定,要一起把這個「冷灶」燒熱,是辛苦了。

一個國家尋找強化與簽署經濟合作的對象,首要當然是找原本就是雙方經貿關係與往來密切、數量大者,這是確保戰果、利上加利;因為在沒有特別的協定加持下,兩國經貿往來多且密,代表的是原本雙方經貿往來的利基夠。巴拉圭顯然不屬這類。第二種則是尋找雖然現階段往來不算密切、占比不大,但未來發展前景看好的「潛力股」,巴拉圭是否能成為台灣經貿的「潛力股」?

坦白說,不但很拚,而且機會不大。巴拉圭本身市場不大,與台灣在文化、語言、地理的距離較大,依照國際貿易的「地心引力理論」,這是一個幾乎可忽視跳過的市場,即使考慮到南方共同市場的因素後,能得到的加分亦不多。

其實,台灣過去已有案例可供參考。2004年扁朝時,台灣與巴拿馬等中美洲國家簽署了FTA(自由貿易協定),簽訂後雙方都有數千項商品立即免關稅,10年後則有超過95%產品免關稅。當時官方也宣稱此FTA效益高,同時「雙方之廠商另可分別藉由對方在美洲及亞洲之有利地理位置,做為拓展美洲及亞洲市場之門戶,並可拓展新的商機」;「運用巴拿馬做為跳板,拓展美洲市場。而我國夙有亞洲航道輻輳之稱,為東亞區域轉運中心,巴國產品亦將有機會進入亞洲市場,創造雙贏局面」。

13年後,這些FTA發揮的效益是:台灣與簽有FTA的中美洲5國的貿易往來總額,約占我國整體貿易額的0.2%左右,較簽署時0.12%算是「大幅成長」,但實際數字仍是微不足道。顯然要「克服地心引力」並非易事。

至於經部官員說簽署台巴經濟合作協定「意義重大」,期待因此有助於與墨西哥、智利、秘魯、印度、以色列等國合作的說法,倒讓人想到當年台灣與巴拿馬簽訂FTA時,政府也宣稱這是台灣第1個FTA,有「標竿」效果;不過至今13年仍看不到「標竿效果」在那裡,台巴經濟合作協定要「有助於」跟那些與台灣無邦交的智利、祕魯、墨西哥等國簽協定,到底是言過其實的膨風,還是確實存在的「潛力股」,大概也還要「再看看」。

政府端出台巴經濟協定,告訴大家這是一盤「豐盛的牛肉」─即使現在只有幾根,未來也會有牛肉。不過,證諸過去的案例、及經濟運作的現實,雖然未來台巴的經貿與投資有可能出現不錯的成長率─因為基數實在太低了,叫一家國營事業搞一個投資或進出口,就可以出現二位數甚至倍數成長,但要有真正的牛肉上桌,大概難期盼。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