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為學位的名與實指點迷津

2020-09-14 05:50

? 人氣

近來社會中學位論文的抄襲事件層出不窮,對此,作者藉由釐清學位的名稱,說明其實學位與學問兩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密切。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近來社會中學位論文的抄襲事件層出不窮,對此,作者藉由釐清學位的名稱,說明其實學位與學問兩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密切。示意圖。(資料照,取自pixabay)

學位與學問兩者之間的關係本來並不密切。換言之,學位高並不見得學問好,而學問好的人未必有高學位。學問是實,學位則是名;最好是名副其實。然而我們在制度上卻做了三件事,使得社會大眾只重視學位之名,而不在乎學問之實。於是乎學位論文的作假或抄襲事件乃層出不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哪三件事呢?一是公家機關拔擢人才往往將學歷作為重要考量,甚至將敘薪與學位掛勾;這就使得學位成為大眾追逐的對象。二是教育當局過去二十多年來不只廣設高中與大學,還廣設碩士班與博士班,乃誘惑教授們藉收學生圖利,學生們以繼續升學為時尚;於是學位不免粗製濫造,而學術風氣乃益形敗壞。三是教改使高中學生的程度下降,而大學同時卻不思嚴謹把關,以致大學生水準高中化;若社會要求從前大學生的程度,只得求諸碩士班。

近日學位問題成為大眾關懷的課題;相關問題相當多,在此只能擇其一、二討論。釐清學位的名稱,至少可以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為了衝「好看」的升學率,大陸這間初中選擇勸退成績倒數的學生。這,真的還算真正的教育嗎?(示意圖/naosuke ii@Flickr)
作者點出,由於我國過去廣設碩士班、博士班,誘惑教授們藉收學生圖利,導致學術風氣益形敗壞,再加上教改發展,使大學生水準高中化,欲達過往大學生的程度,只得求諸碩士班。示意圖。(資料照,取自naosuke ii@Flickr)

本國的學位制度是從外國抄襲而來。查《學位授予法》始訂於民國24年4月,其後屢經修訂,但基本架構沒有改變:「學位分學士、碩士、博士三級」。這三種學位名稱都是翻譯而來,學士出自日譯Bachelor,碩士譯自Master(日譯作「修士」),博士復出自日譯Doctor。其實master與doctor兩詞在西方的原始意思都指「學或術有專精可以為師之人」,被大學借來當學位的名稱。中文美其名為「碩士」與「博士」,因而缺少了其原來「專精之士」的涵義,實不恰當;但因大眾已習以為常,只得沿用。本文乃試圖加以辨明。

先說碩士學位。國外的Master本有所謂「論文碩士」(Thesis Master)及「非論文碩士(Non-thesis Master)」之區分——「非論文碩士」只要求修課(有些課須繳學期報告)並不要求寫論文。查民國24年的《學位授予法》,其中對「碩士學位候選人」的要求,並無論文之規定。到民國66年1月「全文修正」時才增加規定為「碩士班繼續研究二年以上,並完成碩士學位應修之課程及論文,經考核成績及格者」。該法歷經民國83年4月及民國107年11月兩度「全文修正」後,復增加兩款規定:「藝術類或應用科技類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其論文得以創作、展演連同書面報告或以技術報告代替。」「碩士班屬專業實務者,其學生碩士論文得以專業實務報告代替。」

換言之,根據現行法規,碩士分為三類:論文碩士、技藝碩士與實務碩士(例如EMBA之類)。既已如此,建議法中明訂「論文碩士」、「技藝碩士」與「實務碩士」三種名堂,而不要一律通稱「碩士」,如此可省去許多誤解、猜疑與作弊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