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崛起,它一直開實體店還大賺?寶雅快速成長背後的風險與挑戰

2020-08-24 11:54

? 人氣

當同業都受疫情衝擊,營收衰退狀況下,寶雅能逆勢成長,甚至加速展店計畫。(取自維基百科)

當同業都受疫情衝擊,營收衰退狀況下,寶雅能逆勢成長,甚至加速展店計畫。(取自維基百科)

本土美妝雜貨通路龍頭寶雅,在零售業普遍受疫情衝擊,營收衰退狀況下,今年1到7月,它營收竟能創下歷史新高達98億1600萬元,甚至加速展店計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寶雅上週在瑞士信貸法說報告指出,至7月底,全台已開出243家店,五金百貨通路寶家則開出10家店,總計全台家數達253家,今年目標開出280家店,寶家全年展店至30家、寶雅則再開7家,今年將持續展店。

攤開寶雅財報,營收自5年前就突破百億元關卡,稅後淨利更是翻一倍,自2015年的9億5200萬元,來到去年的18億9000萬元,連續10年賺錢,且每年獲利金額正成長。

寶雅從台南起家 早期以「鄉村包圍城市」在二、三線城市站穩腳步

1985年從台南起家的寶雅,早期以「鄉村包圍城市」策略,先在中南部二、三線城市站穩腳步,再往北部一級戰區挺進,近來,寶雅陸續在台北指標商圈開設街邊大店,品牌形象及能見度大增。

譬如,在台北捷運中山商圈的南西店、東區忠孝明曜店,以及今年6月中才開幕,月租金落在180萬至212萬元的忠孝復興店,該東區指標店租期長達10年。

寶雅曾估計,平均每4萬人就足以支撐1間店,以台灣總人口2300萬人計算,加上商場店中店,寶雅認為,全台美妝百貨的市場規模可容440家店。

在快速展店的同時,寶雅預計在今年底推出自家電子支付POYA Pay,將和寶家共用,「點數兩家共用,可達到雙品牌加乘效應。」寶雅內部人士透露。未來,寶雅也預計投入電子商務。

20200824-台大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吳學良。(吳學良提供)
台大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吳學良分析寶雅的優劣勢與快速成長的原因。(吳學良提供)

電商時代,寶雅究竟為何能持續快速成長?《風傳媒》邀請到台大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教授吳學良,他的分析摘要如下:

一、寶雅與美華泰以往家族內分工,據了解,是因為負責都會區的美華泰成長停滯,而由負責二線城市的寶雅接手,並順勢將美華泰售予鴻海。這種企業成長過程中的品牌擴張與品牌聚焦,通常是階段性交替進行的,可以理解。

寶雅定位在中低階 是否向高階定位邁進

二、根據藥妝市場的概況,目前擁有藥證的康是美、屈臣氏,由於產品利潤較高,定位高階,而寶雅在美妝產品與生活百貨上,僅能算是中低階的定位。這會衍生出一個有趣的策略問題,就是處在中低階的寶雅是否應該往高階挺進,或是偏安於中低階?

顯然從目前的態勢看來,寶雅選擇盤踞與不斷在中低階市場滲透,以防止高階對手往下攻擊。這類型個案,關鍵在於高階對手是否有朝一日往中低階市場進攻,例如康是美現也積極展店,而且不斷擴大營業面積,同時增加生活百貨的品項。

簡單地說,高階往下滲透是容易的,而低階往上挺進是困難的。這種不對稱的態勢,經營團隊應要留意。

三、實體商業模式,不管是製造業或是服務業,成長與擴張都會經歷邊際成本(指每生產多一個單位,需要額外支付的成本。)先降後升的現象。寶雅近年來快速成長,仍維持不錯的毛利與淨利,顯然就在享受邊際成本遞減的優勢。

然而,他們也預見未來若持續成長,終將進入邊際成本上升的狀態,所以現在開始佈局數位通路,就是期待未來數位模式下,邊際成本極低的可能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喬慧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