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學者們的「聖地巡禮」合同誌─《問彼嵩洛》

2020-07-26 07:00

? 人氣

2019年出版的《問彼嵩洛-中原訪古行記》,作者是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十名青年學者,他們在2018年自行組團去河南遊覽了八天,然後就自己的所學,各寫一篇和此行相關的文章輯成此書。(胡又天提供)

2019年出版的《問彼嵩洛-中原訪古行記》,作者是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十名青年學者,他們在2018年自行組團去河南遊覽了八天,然後就自己的所學,各寫一篇和此行相關的文章輯成此書。(胡又天提供)

近年ACG界流行一個叫「聖地巡禮」的概念,就是去作品中出現的現實場景旅遊,淺者拍照打卡,深者考察一切相關的民俗、歷史、文化。如果還有興致,就把遊記整理成書,也就可以在展會上販賣,即便它比不上真正專業的旅遊書和歷史論著,但至少把這份愛好傳達出來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這種旅行一點也不新鮮,只是安上「聖地巡禮」這麼一個半戲謔半崇拜的名目以後,和刻板印象中ACG愛好者的「宅」屬性形成反差,而能有話題性,又能引發各種提振地方經濟、發展深度旅遊、文化資產活化再生之類在官面上很體面的想像,於是就這麼叫了下來。

而如果你把這詞拿給文史科系的同學、老師看,反應很可能會是:「--這不就是『現地考察』嗎?」

是的,走出書齋、尋訪實跡這種事,我們兩千多年前就在做了,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太史公司馬遷,他不只是自己想去,還是父親全力培養、支持他去考察實地,與文字記載相印證。於是在《史記》各篇末段的「太史公曰」中,我們偶爾會看到一些親眼參觀古蹟、或和當地父老談話的概要,這便使前面的記述更加富有生氣。

就算不提《史記》這種經典著作,「現地考察」也不會是什麼被埋沒的方法,頂多是被暫時遺忘或刻意忽略,畢竟古代交通不便,不是每個作者都有條件到實地去走一遍;但只要條件許可或剛好順便的話,他們當然就要大書特書一番,而這樣寫下來的文章也就會讓人高看一眼,默認你有書上看不到的更多料。

20200723-賴瑞和老師所寫之《杜甫的五城》既暢銷又廣受好評。(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賴瑞和老師所寫之《杜甫的五城》既暢銷又廣受好評。(取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1999年,爾雅出版社出了一本《杜甫的五城》,作者賴瑞和老師是台灣大學畢業,再去美國留學專研唐史,而在兩岸開放探親旅遊後,於1989到93年來了九次大陸,坐火車壯遊了幾萬公里,印證了杜甫蹤跡和各種歷史故事。這本遊記既暢銷又廣受好評,好像還得過年度最佳散文集,我也讀了好幾遍,以至後來進了歷史系也繼續關注他的動態,近年在書店裡看到他《唐代基層文官》《唐代中層文官》這些相當硬的制度史專著,都還會拿起來看一會。如果他沒寫過那些生趣盎然的散文,不同專業方向的我大概也不會去翻這些專書。

這個月,又發現了一本2019年出版的《問彼嵩洛-中原訪古行記》,作者是來自不同專業領域的十名青年學者,他們在2018年自行組團去河南遊覽了八天,然後就自己的所學,各寫一篇和此行相關的文章(有兩人沒交,再拉了一篇朋友的升仙太子碑論文)輯成此書。用同人圈的術語來講,就是「合同誌」。

通常我們看合同誌,也就是各水一篇堆出一個磚頭,不必強求認真,豐儉由人,快樂就好。然而學者這種生物,就算在隨意狀態也是很認真的,而且此行是他們自己組的團,不必作任何官樣文章去應酬什麼組織,於是這本書就很有看頭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