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最慘的經濟危機:外匯存底燒盡,貨幣狂貶85%,疫情將國家推向崩潰深淵

黎巴嫩面臨近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貨幣體系瀕臨崩潰(AP)

「這個國家並非處於崩潰邊緣,黎巴嫩的經濟已經崩盤了。」

失業率高達25%、全國3分之1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下、公共債務是GDP的1.7倍,佔比高居全球第三......在動盪的中東地區,黎巴嫩原被視為沙漠中相對繁榮穩定的綠洲,卻陷入嚴重經濟衰退,憤怒群眾去年10月走上街頭要求政府下台,但大規模示威潮在新內閣成立後仍未停歇,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更加劇經濟崩壞速度,使混亂局勢雪上加霜。

黎巴嫩當前的經濟有多慘?從嚴重短缺的電力供應就可見端倪:首都貝魯特(Beirut)的交通號誌,使當地以擁堵著稱的交通更加混亂,全國大部分地區每日的供電時間只有2至3小時,近日甚至有航班因機場燈光熄滅不得不緊急中止降落。

多年來,黎巴嫩央行為了維持與美元的固定匯率,壓低進口物價,持續向私人銀行借款,銀行則以15%的高利率吸引民眾,但當「政府、銀行與民眾的錢都用盡了」,匯率便如骨牌般一路崩跌。

該國貨幣「黎巴嫩鎊」(LBP)過去一個月來足足貶值60%,自去年10月示威爆發至今更已狂瀉逾8成,黑市與官方匯率更出現巨幅落差,再度激起示威潮,銀行更成為群眾縱火破壞目標。

連麵包、尿布都買不起

由於政府付不出資金,該國醫院被迫裁減人力,外科手術也因缺乏電力而無法進行,基本藥物也逐漸從藥局貨架上消失,就連黎巴嫩國民主食——麵包——都因外匯存底燒光,無法以美元支付進口小麥的款項而供不應求。而中產階級的薪水也跟著匯率貶值,數十年積攢的積蓄更變得一文不值。

黎巴嫩新任總理迪亞布(Hassan Diab)曾在5月投書《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直言在生活必需品價格飛漲下,國民正面臨重的糧食危機:「許多人已不再購買蔬菜、水果和肉類,可能很快就會發現連麵包都負擔不起。」

而在新冠疫情爆發後,許多企業被迫裁員、放無薪假,伴隨著物價翻倍上漲,成千上萬的黎巴嫩民眾也落入餓著肚子的貧困境地。「新貧階級」開始在網路上討論「以物易物」,用家具換取牛奶與食用油,犯罪率也出現攀升跡象,甚至發生男子持槍到藥局搶劫尿布的事件。

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與世界銀行的數據,生活在黎巴嫩的680萬人口中,高達5分之1為難民(多數來自鄰國敘利亞),使該國成為全球人均難民數最高的國家,如今恐怕將引爆另一波黎巴嫩人逃離本國的難民潮。

宗派任命制使改革更困難 恐加劇中東局勢動盪

專家預測,黎巴嫩可能走上如委內瑞拉般的崩潰道路,但國際向黎巴嫩伸出援手的最大障礙,正是長年腐敗、對改革措施莫衷一是的統治集團。在舉國外匯儲備幾乎見底、外債在今年3月首度違約的窘境下,黎巴嫩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百億美元援助貸款的談判,目前仍因當局抗拒改革而陷入僵局。

黎巴嫩的政權分配採行「宗派任命」制度,亦即讓基督教、伊斯蘭教、德魯茲教派(Druze)等宗教團體掌握特定公職、國會席次的分配規則,各方勢力的裙帶政治網絡與貪腐風氣也應運而生。根據「國際透明組織」(Transparency International)2019年的貪腐印象指數調查,黎巴嫩在全球180國排名第173位。

金融分析師阿齊(Dan Azzi)指出,該國銀行以高利率吸引民眾以美元存款,再將美元借給政府,直到數額驚人的巨款用罄,政府體系的財務危機才徹底引爆。許多民眾懷疑,當常民的終身積蓄可能就這麼「蒸發」,甚至面臨銀行的提款限制,大多數消失的錢財可能都流進菁英們的口袋。

在倫敦政經學院(LSE)教授國際關係的黎巴嫩裔學者蓋格斯(Fawaz Gerges)則向《華郵》表示,1990年內戰結束後建立的「黎巴嫩模式」已宣告破滅,且沒有回復的希望。

更令人擔憂的是,黎巴嫩與鄰國以色列過往多次爆發戰爭,去年才曾經交火,另一個鄰國敘利亞仍在內戰狀態,而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的老大哥伊朗與美國關係急凍,該國當前的經濟危機恐進一步加劇區域動盪局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巧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