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挺生觀點:德國參謀本部的前世今生(六)

2020-07-26 07:10

? 人氣

1900年柏林街景(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1900年柏林街景(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中產階級興起與國防改革

對德意志第二帝國而言,1888年是極為戲劇性的一年,與1871年帝國成立、1918年帝國毀滅,並列三個最重要的轉折點。在這一年內,德國經歷了三個皇帝:帝國創建者威廉一世於3月駕崩,由王儲腓特烈三世(Frederick III)繼位;6月,腓特烈三世因癌症去世,年輕的威廉二世(Wilhelm II)登基。德人稱之為「三帝之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皇威廉二世(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德皇威廉二世(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年邁的老毛奇是否因此感受到生命的無常,我們無從得知,但他也在8月宣布退休,離開了服務70年的陸軍。瓦德西接到腓特烈三世病逝消息時,正在邊境主持年度參謀現調,立刻讓希里芬接手完成訓練,趕回柏林與老毛奇共同出席國喪。參謀本部也以自己的方式,對外宣告了世代交替的訊息。

這一年,德國的國防思維發生巨大轉變,維爾迪(Julius von Verdy du Vernois)在瓦德西的運作下成為戰爭部長,於前一個七年《國家防衛法》到期之後,推動了重要的改革。俾斯麥時代的德國軍官團身份認同,是建立在以軍事貴族為主體的基礎之上,而參謀本部現在希望通過修改《國家防衛法》的方式,讓軍官這個身份更大地向中產階級開放。維爾迪的新法案,首先希望將每年一審的軍事預算改為長期的軍事支出規劃,讓未來5到10年的軍事規劃成為帝國總預算中的優先事項。其次,他希望對所有達到服役年齡的男子實施軍事訓練,廢除1871年憲法中規定的總人口百分之一上限。德國在徵兵比例上已經落後法、俄兩國。

德國戰爭部長維爾迪(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德國戰爭部長維爾迪(資料照,取自Wikimedia Commons)

第三、對現役兵力的結構進行重組。改變過去在承平時期維持較小兵力,戰時再大幅擴充的方式,讓平時就擁有一支規模較大、可隨時動員的軍隊。由於訓練已經完成,這支軍隊能有更快的反應速度。第四、由過去人力密集的政策轉向裝備密集。軍火工業向民間開放,國防預算也大幅增加。從1886到1898年,軍事預算成長100 %;常備兵力由1881-1887年的427,274人,增加到1893-1899年的557,093人。

然而,軍隊規模的擴大並非最重要的改變。維爾迪法案最令人關注的,是軍隊政治社會位階的調整。俾斯麥傳統中的軍隊,是奠基於排他性的概念之上:軍人被視為獨立於憲法之外的菁英,其位置在社會之上,而總理本人則領導這個軍事國家的政治。1888年時,部分軍事貴族,已願意放棄這個特殊地位,來換得軍隊戰力的增強。瓦德西與維爾迪,就是這個團體的代表。軍隊,特別是軍官團,不再能以封建時代的架構,來面對工業化時代的國際政治挑戰。法國因為戰敗而得以加速拿破崙時代開始的重要變遷,德國卻因戰勝而在既得利益者阻撓之下蹣跚猶疑,這個改革已到了非做不可的關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