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讓現代與傳統對話

2020-06-18 05:10

? 人氣

傳統不必然是守舊,現代化也不是一味追新,堅守傳統的核心價值,人的品質,吸收現代化社會的科技新知,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是人類文明永恆不斷的追尋,永不落伍。(圖/pixabay)

傳統不必然是守舊,現代化也不是一味追新,堅守傳統的核心價值,人的品質,吸收現代化社會的科技新知,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是人類文明永恆不斷的追尋,永不落伍。(圖/pixabay)

人類文明進展是在一代代的傳承中不斷創造出新的文明光輝。實則「舊」傳統不是「新」科技的對立面,喜歡、欣賞傳統也不是落伍的表現,相反的,先進國家無不致力保護傳統文化。如果我們拋開意識形態及民族主義情感,我們當能平心靜氣來看待,如何使文化由傳統走向現代的問題。筆者以為,傳統不是無選擇地全部承襲,傳統中最可貴的是最素樸的人生信仰與價值,要堅守人生信仰與價值以迎向現代化,才是真正的現代化國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人類文明之所以能源遠流長,就是一代一代不斷的累積學習,造就今日之盛業。個人在學習方面,不可「薄」古通今,以為傳統就是落伍,傳統中好的知識技能,我們有責任將其傳承下來,使其流傳於當代,繼續造福世人。

當然,時代的巨輪不斷在流轉,不見得所有的傳統,都適用於當代。我們不是一昧的「反古」或「追新」,重要的是,我們在學習傳統之餘更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學習優良的文化傳統,也要批判不切時宜的文化陋習,更要因應新的時代潮流,學習最新的知識技能,以改進我們的舊技能,面對新的時代需求,仍能保有強烈的求知慾,中華文化仍能不斷生發出新的創造力。如此,我們不僅對民族文化的傳統有承繼,更能因應新的時代,以遺澤於後世。宋儒張載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正說明這樣不朽的文化生命。

長城,保護修繕後的嘉峪關關城內景(新華社)
因應新的時代潮流,學習最新的知識技能,以改進我們的舊技能,面對新的時代需求,仍能保有強烈的求知慾,中華文化仍能不斷生發出新的創造力。(資料照,新華社)

如何讓現代與傳統的文化對話?筆者以為,台灣的文化傳統為中華文化,但是台灣也有自己的文化發展歷程及軟實力,政府當有一個明確的文化政策,即是發展中華文化在台灣的特色與現代化。傳統文化重視人的品質,提高人的品質再結合現代科學的訓練,正是台灣文化邁向現代化世界之關鍵。

台灣擁有許多寶貴的核心價值與軟實力(soft power)。例如馬英九總統在其2008年就職演說中,提出「善良、正直、誠信、勤奮、包容、進取」作為為台灣的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台北市長柯文哲前(2018)年赴歐洲議會演說時,闡述「民主自由」、「多元開放」、「人權法治」、「永續發展」及「關懷弱勢」等進步價值,能夠成就光榮的城市,為人民代來更好的生活。除此之外,傳統民俗、美食文化、觀光旅遊、流行音樂、數位科技及環保意識,都是寶島家園豐盛美麗的人文風景。

20200421-國民黨革實院21日舉行「未來沙龍」直播活動,前總統馬英九出席。(盧逸峰攝)
台灣擁有許多寶貴的核心價值與軟實力(soft power)。例如前總統馬英九(見圖)在其2008年就職演說中,提出「善良、正直、誠信、勤奮、包容、進取」作為為台灣的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資料照,盧逸峰攝)

傳統不必然是守舊,現代化也不是一味追新,堅守傳統的核心價值,人的品質,吸收現代化社會的科技新知,讓這個世界更美好,是人類文明永恆不斷的追尋,永不落伍。因此我們不要妄自菲薄,維繫此良好傳統而不墬,常常警醒自己與時俱進、日新又新。傳統也好,現代也好,我們都要審慎判斷與應用,以造福於當世,遺澤於後人,這才是最重要的事。

*作者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法律博士候選人、《Taiwan Weekly》英文電子報編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