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酬者》書摘(4):流動性太低?—流動性與不平等

2014-11-09 04:40
在一個流動性低的社會,出生即命運,能進名校者多是階級較高的家庭子女,低層者更難改變命運。(取自澳奇網)
在一個流動性低的社會,出生即命運,能進名校者多是階級較高的家庭子女,低層者更難改變命運。(取自澳奇網)

較早的研究報告指出,即使是在美國和瑞典,真正的社會地位持續率大約為0.75,這讓許多評論家大感驚駭。的確,即使是更早的報告主張持續率是0.5,許多人已經認為美國社會充滿不公平。

出生即是命運的社會?

因此著名的經濟學家赫克曼(James Heckman)在近日以「促進社會流動性」為題的文章中說:「在我們慶賀機會公平的同時,卻生活在一個出生即是命運的社會⋯這種出生對生活機會的強大影響,對生於劣勢者極為不利,對美國社會也不利。我們正損失龐大數量公民的潛在貢獻。這種情況應該可以改善,透過明智的社會政策,我們可以解決有技術者與無技術者兩極化的問題。」

這種普遍的憂慮有多重來源。第一,獨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所描繪的美國夢,被認為只有在社會流動率高的情況下才能實現。美國也許是一個殘酷的社會,處於底層邊緣的人僅有極少的安全網,但對許多人來說,快速的社會流動證明了美國人生活在一個機會平等的國家,不管出生的情況如何。它證明不管出生的情況多麼惡劣—以及政治組織對窮人的苦難多麼無動於衷—才能、勤奮工作和創業精神將獲得報償。它也證明上層階級無能或懶惰的孩子,無法只靠繼承的財富和社會關係來確保他們生活中的地位。

從物質財富、健康和個人安全的條件看,美國社會底層階級的環境可能很慘澹,但如果是在快速流動性下,就沒有人注定永遠生活在惡劣的煉獄中。不過,姓氏—流動性估計似乎暗示,美國的立國文獻應該這麼寫:「人人生而平等,但有些人比其他人更平等。」

令人不安的第二個來源是,我們能夠在任何個人出生時就相當準確地預測他概略的社會前途。這種預測的能力似乎否定了人的能力和自由意志。出生時就能預知其前途,暗示了我們對有些人可以在五歲就告訴他:「別浪費精力在教育上,因為我們確信你這一輩子會生活在較低層的社會邊緣。」

第三個惶惑的來源是,潛力浪費的想法。一般的假設是,如果社會流動率低,有些人如果出生在不同的家庭會有大不相同的人生結果。這是赫克曼在上述引文中的主要論點。即使是在現代美國或瑞典,有潛力對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人,也往往困在遠低於他們能力的非技術工作。

第四個憂慮是,長達一世紀的再分配、公共教育和社會政策似乎借助於改善社會流動率。現代瑞典的社會流動率並不比美國高,甚至不比工業化前的英格蘭高。

對第一個關切的回答是,缺少快速的社會流動性,意味我們沒有證據說美國是一個英才治理的國家。但低流動性本身也無法證明相反的情況—即美國充滿任用親信和特權。下面我們將討論到一個完全英才治理的社會很可能也是一個低社會流動率的社會。低流動性本身並不代表僵化的階層社會。

第二個擔心人的努力無法改變前途的關切,是受到誤導的想法。即使代際相關性高達0.75,整體社會地位的結果仍有超過五分之二的變數無法預測。的確,對位於底層的人來說,在一個世代內攀至頂層的機率微乎其微。但人仍然有很大空間可以改善社會地位,達到比他們父母更好的境地。而且底層階級者的前景雖然暗淡,但對其前景的整體預測確實是會比他們的父母輩更好。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現正熱映中
更多文章
《11月9日台灣媒體頭條》
張花冠拜會郭台銘 拆解選情震撼彈危機
為王抱不平 高雄白派不挺楊秋興
為藍營全台輔選 郭台銘說動王金平為楊秋興掛名
洪耀南觀點:台北市泛藍選民18%轉向支持柯文哲
呂紹煒專欄:日歐QE 美元獨強 人民幣徬徨 貨幣戰爭再起
批柯文哲只關心自己 連勝文:我關心所有台北人
2006年就「墨綠」 柯文哲:為了批趙建銘
李登輝挺柯P 不會豪洨歪哥
嚴控媒體採訪 中方限制台代表團記者會人數
縣區整合到位 藍高層對台中比對台北放心
連營翻盤關鍵:未表態藍及年輕選民不投票
綠營看北市之戰 柯P十二區民調全贏
藍營高層看連勝文 若要勝選得「做自己」
幫忙胡一把 蔡依珊下周陪邵曉鈴拜票
「穿越這些高牆」村上春樹聲援香港佔中 呼籲建立無牆世界
回顧《大學》雜誌 許信良:影響台灣半世紀發展
APEC部長級會議閉幕 達成6點共識
吳典蓉專欄:政客良心的一剎那
「北京路線圖」出爐 全面推進亞太自貿區
中日釣島爭議破冰 杜紫軍:和東海倡議一樣
杜高會談監督條例 時間地點搞神秘
馬英九輔選讚老胡「內行」 不忘暗諷高雄
北市長選舉 蔡正元坦承:藍營分裂最嚴重的一次
《大學雜誌》假戲真作 南方朔:點燃反抗運動火苗
劉金標的鐵馬生活學 賣到日本去
看上台灣生技 全球藥廠龍頭來相親
吳宇森:命運不能自決 但韌性可以
墨西哥學生慘遭集體屠殺、焚屍、投河
再生時尚
台灣之星 魏家撤台最棘手錢坑?
一兆元的教訓!三星一夕崩壞啟示錄
彰化助選 馬英九:服貿不簽彰化最慘
連柯辯 連營考題 柯營全猜對
差別待遇?台灣代表團抵京 國台辦接機
美國新任司法部長 黑人女性締造新猷
為子站台 連戰:一天24小時都在選舉 民調仍落後
不想被說干政 陳佩琪拒絕換班不出席連柯辯
柯P:連公布100個顧問 我也不覺跟賄選有關
中國「限外令」出台 境外劇面臨審查寒冬
羅賓威廉斯驗屍報告:自殺與毒品、酒精無關
新世代觀點:誰才能當公民代表?
《11月8日台灣媒體頭條》
風評:柯文哲解構藍綠基本盤 連勝文苦撐打完這一仗
六都議員分析:新北市第十選區(汐止、金山、萬里)現任者連任無懸念
《父酬者》書摘(3):先天差異因所得差異而擴大
學者:素人標準衡量 連柯都比預期得好
未獲邀參加辯論 馮光遠臉書同步回答問題
公民提問差別待遇 柯P:交給市民評論
公民提問偏袒 連營:沒參與設計也無法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