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雜誌》假戲真作 南方朔:點燃反抗運動火苗

2014-11-08 17:14

? 人氣

評論家南方朔8日出席「重現狂飆年代」國際論壇活動,暢談台灣的70年代。(資料照片,余志偉攝)

評論家南方朔8日出席「重現狂飆年代」國際論壇活動,暢談台灣的70年代。(資料照片,余志偉攝)

評論家南方朔8日受邀參與「重現狂飆年代」國際論壇,分析70年代台灣重要刊物《大學雜誌》雜誌的歷史意義。南方朔認為,《大學雜誌》雜誌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激勵知識分子挺身而出,反抗專制的國民黨政府。他並勉勵年輕人,接續前人的路繼續努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南方朔表示,自己年輕的時候就積極參與各種社會運動,以「永遠的反對派」自居,即使現在年歲漸增,無法上街抗議,仍透過文字批判時勢。他提到,總統馬英九曾找他擔任監察委員,被他婉拒,因為他希望能保持判斷者的身分,發揮批判的職能。

雖然熱中於參與社會運動,但南方朔表示,自己不會特別推崇某個階段的社會運動,因為每個時代的社運,都是階段性的,由當代的人根據自己的認知和時代的弊端,提出主張並反抗,然而隨著環境變化,過去就過去了。而大學雜誌對民主自由的提倡,也是當代的年輕人,本著自己的良知,做那個年代該做的事。

南方朔指出,從國民黨遷台到60年代,台灣是個沉默而無知的時代,因為當時受二二八事件影響,台灣人民普遍恐懼,知識也普遍不足,話語權都由外省人或權貴子弟掌握,包括《文星》、《自由中國》等刊物,也都是外省人創辦的,甚至是國民黨當局為營造開明表象設計的棋子。

台灣人早年未發聲但反抗氣息都在

不過,南方朔認為,雖然當時的台灣人沒有發聲,但反抗的氣息一直都在。蔣經國掌權後,為爭取民心,讓知識份子寫文章、提供改革意見,而這也是大學雜誌出現的背景。但有骨氣的讀書人不想成為執政者的工具,所以雖然「假戲」言論仍有,但「真戲」文章也漸漸出現,而且越來越多,甚至觸碰到當時的禁忌話題如民代改選,進而打開了當時台灣人的視野,吸引更多人願意參與政治,減少對當局的恐懼。

南方朔指出,早期台灣社會並不多元,知識份子求職的管道只有公家機關,因此有前科的讀書人畢業後,幾乎找不到工作。不過隨著社會越來越多元、民間企業增加,讓求職管道更多元,加上教育普及、經濟進步,人民反抗政府的自由度也跟著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大學》雜誌推動了一波又一波的反抗行動。南方朔認為,《大學》雜誌是點燃日後台灣反抗運動的小火苗,因為後面的反抗行動越來越多且規模越來越大,台灣的威權統治才漸漸開放。

南方朔也發表對於近幾年台灣社會運動的看法。他認為,剛開始的社會運動,是一種缺乏制度、理念說不清楚的造反,但進入現代社會後,開始懂得話語權,有理念的社會運動正式展開,為自主意識奮鬥。

南方朔表示,馬英九上任後,各種違背人心的施政,反而成功凝聚了台灣人的自主意識,這次的太陽花學運,就是因為馬英九激發年輕人的危機意識,加上過去包括《大學》雜誌、保釣在內的累積,才讓大規模的學運爆發,台灣主體性儼然形成。在反抗運動的風起雲湧下,南方朔認為,政府應好好思考未來台灣發展的大方向。

南方朔最後指出,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不是看老一輩的人,而是年輕人。他感嘆,當時《大學》雜誌的知識份子,有人終生反抗,但也有很多人中途脫隊成了逃兵。南方朔鼓勵現在的年輕人,延續老一輩的路,繼續努力改變社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