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三個國家 三場動亂 三種命運

2014-02-20 18:21

? 人氣

烏克蘭首都基輔的獨立廣場,反政府示威者向鎮暴警察投擲汽油彈。(美聯社)

烏克蘭首都基輔的獨立廣場,反政府示威者向鎮暴警察投擲汽油彈。(美聯社)

歐洲的烏克蘭、亞洲的泰國、拉丁美洲的委內瑞拉,這分處3個大陸的3個國家有什麼共同之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從去年底到今年初,這3個國家先後爆發烽火漫天的政治動亂,規模之大足以動搖國本,而且都與「外國勢力」息息相關。更值得玩味的是,3個國家其實都不是獨裁政權當道,反對陣營必欲去之而後快的政府領導人,都是透過民主選舉上台;除了政治鬥爭,他們的命運也決定於動亂對經濟的衝擊。

烏克蘭獨立廣場喋血

烏克蘭夾處在俄羅斯與歐盟之間,既舉足輕重,又左右為難,國內親俄、親歐兩派勢力惡鬥已久,終於在去年11月全面爆發。有俄羅斯血統的親俄派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在莫斯科壓力之下,凍結與歐盟的經貿協定談判,等於停下烏克蘭向西方邁進的腳步。

儘管俄羅斯很快就慷慨回報,承諾提供紓困貸款,並降低天然氣供應價格,但烏克蘭國內的親歐派將失望轉成憤怒,數十萬人走上首都基輔街頭,佔據獨立廣場(Maidan Nezalezhnosti)。烏克蘭西部傳統親歐地區,也逐漸脫離中央政府掌控。

從此烏克蘭變成東(俄羅斯)、西(歐盟與美國)兩方角力的戰場。俄羅斯將這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視為禁臠,也是抵擋「西方勢力」入侵的壁壘。在歐盟與美國眼中,烏克蘭面積超過6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4500萬,雄踞歐洲東陲,重要性不言可喻,當然要全力爭取。

在這場強權的拉鋸戰之中,亞努科維奇顯得忽硬忽軟,進退失據,幾度與反對派領袖協商,甚至釋出總理與重要部長職位;但是又在國會通過壓制集會遊行的法案,動用武力鎮壓獨立廣場的示威群眾,引發強烈反彈。

另一方面,反對派也是龍蛇雜處,甚至不乏崇拜納粹、仇視猶太人的極右派勢力,動輒訴諸暴力,讓向來標榜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的歐盟與美國頗為尷尬。

2月18日,基輔情勢急遽惡化,26名示威者與軍警死亡,美國與歐盟威脅祭出制裁,亞努科維奇再度轉向,宣布「停火」,算是讓反對派取得「慘勝」。然而莫斯科並沒有放開韁繩的意思,而且依然扼制烏克蘭的經濟命脈,烏克蘭這場血腥的強權拉鋸戰,短期內不可能落幕。

泰國示威小火慢燉

 

從烏克蘭向東南方跋涉7500公里,來到全世界政變最頻繁的國家──泰國。從1932年廢除絕對君主政體、採行立憲體制以來,泰國總共發生過20次軍事政變,然而最近的一次卻是最麻煩的一次,6年來餘震不斷,始終無法塵埃落定。

2006年9月19日被軍方推翻的民選總理塔信(Thaksin Shinawatra),雖然去國已經6年,但是並沒有人去政息,反而繼續或明或暗、或幕前或幕後地主導泰國政壇。塔信執政期間,雖然不得中上階層與軍方的歡心,但是許多農民勞工對他散財童子式的社會福利政策卻相當懷念,餘蔭所及,他的親妹妹穎拉(Yingluck Shinawatra)在2011年當選總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