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錯專文:大師的大師—胡金銓

2016-09-15 07:00

? 人氣

 80 年代與胡金銓攝於Santa Barbara, 右起葛浩文、張錯、胡金銓、夏志清、白先勇、李歐梵、葉維廉、梁冬(允晨文化提供)

80 年代與胡金銓攝於Santa Barbara, 右起葛浩文、張錯、胡金銓、夏志清、白先勇、李歐梵、葉維廉、梁冬(允晨文化提供)

大師與巧匠的分別有二。其一在於巧藝(craft)的塑成(craftsmanship),其二在於篳路藍縷的開拓,見他人之未見,走他人未走之路。大師披沙鑠金之艱困,後隨者無法想像於萬一。胡金銓為當今中國電影藝術大師,符合上述兩條件,可謂實至名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電影學者專家們去為胡金銓在電影史中定位及評價,早有定論,毋庸置疑。然而犖犖大者,的確在於他營造的人物造型與劇情氣氛,為前人所無。他強調劇場(亦極近乎舞台)效果,均以人物造型代替敘述,或甚至對白。而最精彩的「金銓式對白」不在言語,而在精心剪接鏡頭下的眼神。

金銓相信目出自心,心正則目正,心邪則目邪。因而目光之中儘是言語,道盡世間種種奸邪對立、善惡對決、或甚至悲哀與無奈。造型亦出一轍,人物出場,詭譎有如金庸小說,往往忠奸難辨、醜妍百出,端視乎形勢劇情。人之善變猶如舞台角色,面具之後才是本色,而本色詭譎善變。

但是一個藝術大師的悲劇命運,往往在於他走在時代前面。什麼樣的時代,就是什麼樣的話語,大師往往知其可為而不能為。金銓的時代,善惡分明、忠奸立判,其價值觀不容混淆。試以改編自《聊齋》的《俠女》為例,當年電影《俠女》的版本,絕對可以是今天的《斷背山》或《色、戒》。《聊齋》內有述書生顧氏之雙性故事,生家貧,無力婚娶,賣鬻書畫為生,先是少年來誘:

一日生坐齋頭,有少年來求畫,姿容甚美,意頗儇佻。詰所自,以「鄰村」對。嗣後三兩日輒一至。稍稍稔熟,漸以嘲謔,生狎抱之亦不甚拒,遂私焉。

繼而俠女出場:

一日女出門,生目注之,女忽回首,嫣然而笑。生喜出意外,趨而從諸其家,挑之亦不拒,欣然交歡。已,戒生曰:「事可一而不可再。」生不應而歸。明日又約之,女厲色不顧而去。日頻來,時相遇,並不假以詞色。少游戲之,則冷語冰人。

後來顧生一夕獨坐,俠女忽至,謂與生情緣未斷,怒殺上述之美少年白狐孌童後,次夕復來與生相共綢繆。一直到懷孕產子,送與生家,並大仇得報,攜革囊與生道別,解釋當年獻身,主為報恩,因為:

為君貧不能婚,將為君延一線之續。本期一索而得,不意信水復來,遂至破戒而再。今君德既酬,妾志亦遂,無憾矣。

金銓自原著中另出新意,成為一個復仇故事,把中國武俠電影推向一個歷史宗教文本來作詮釋。明代宦官、東廠衛士、殺手、俠客、僧道,荒舍、深山、竹林、寺院……,帶動以後無數武俠電影模倣的造型與取景。

如果再把這種藝術表現放在一個歷史透視,便能看到胡金銓的非凡成就。李安曾在一九九七年的一個電視台訪問裡說過,當年他在美國東岸剛唸完電影,開了十七個小時的車子去紐約看胡金銓影展,心中除了一份敬仰,還好想能參與胡的藝術製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