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幸吟專欄】塔圖.值得

2019-08-23 09:00

? 人氣

父與子雕像。(圖/謝幸吟提供)

父與子雕像。(圖/謝幸吟提供)

做為我的海外馬拉松第一個城市,塔圖,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值得。她是東歐東三國之一的愛沙尼亞第二大城,人口十萬。第一場海外馬的經歷,跑步的人一定懂得這種感動。(在愛沙尼亞參加半馬,竟被認出「來自台灣」-充滿童趣的塔圖馬拉松)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最喜歡的塔圖景點,是塔圖大學。純白的主建築,長長圓柱的新古典主義風格,乍看真像法院。沿著山坡走入森林,「整座山都是我的學校」。校園的廢墟大教堂,路跑前一晚Friday Night Run跑過,四週是蠟燭和小燈泡,和白天清楚可見的滄桑完全不同,讓我相信海枯石爛。建於13世紀曾經華麗雄偉的建築,不敵戰爭與大火摧殘,如今保留斷垣殘壁的外觀,化身塔圖大學歷史博物館。廢墟深處,唏噓不已。

塔圖大學廢壚教堂。(圖/謝幸吟提供)
塔圖大學廢壚教堂。(圖/謝幸吟提供)

塔圖大學著名的景點,還有天使橋與惡魔橋,純粹音譯,沒有天使與惡魔的故事,但是口耳相傳,「第一次走過天使橋,許願就可以成真」,幫我拍照的年輕媽媽這麼提醒。明亮的橋其中一側刻著otium reficit vires,google後依然一知半解,另一側則刻有第一任校長頭像。相對的惡魔橋,顏色暗了些,在連接的兩座山坡綠樹之間,低調安靜。

塔圖大學天使橋。(圖/謝幸吟提供)
塔圖大學天使橋。(圖/謝幸吟提供)
塔圖大學惡魔橋。(圖/謝幸吟提供)
塔圖大學惡魔橋。(圖/謝幸吟提供)

如果,天使橋與惡魔橋的相對感,凸顯了塔圖的趣味,那麼公園的「父與子」雕像,就是另一種對照。這件作品由雕塑家Ülo Õun (1940-1988)在1977年創作,大人和小孩身高幾乎一樣,以當年37歲的自己和一歲半的兒子Kristjan為原型,透過作品表達了世代與演化的關連。本來是為了愛沙尼亞首都塔林而設計,塔圖市政府於2001年秋天買下,並在2004年6月1日國際兒童節揭幕。想起俄國小說家屠格涅夫1862年發表的《父與子》,不曉得兩件創作有沒有關連?

父與子雕像。(圖/謝幸吟提供)
父與子雕像。(圖/謝幸吟提供)

除了父與子,其他雕像在塔圖隨處可見。一整隻豬銅像豎立在塔圖市場大門口,尾巴捲捲好吸睛。這個市場不只販賣各式肉品,也有琳瑯滿目的蔬果食材可以選擇。

塔圖市場大門雕像。(圖/謝幸吟提供)
塔圖市場大門雕像。(圖/謝幸吟提供)

位在市政廳廣場、「來自鄉村的女人」雕像,是塔林女性雕塑家Mare Mikof(1941年8月20日~)1974年的創作,兩位不同世代的女子,或坐或站,熱鬧之中靜靜看著人來人往。

自鄉村女人的雕像。(圖/謝幸吟提供)
「來自鄉村的女人」(圖/謝幸吟提供)

廣場上另一端,是世界地理雜誌的標誌黃色大框框,當然要拍照,想像自己成為封面人物。

世界地理雜誌黃色大框之一角。(圖/謝幸吟提供)
世界地理雜誌黃色大框之一角。(圖/謝幸吟提供)

走過塔圖大學、看見許多雕像這天,也在路上隨機受訪,問我來愛沙尼亞旅行的感想。訪完之後記者告訴我,塔圖是個美麗的河畔城市,愛馬約吉河(Emajõgi River)孕育了塔圖, 愛沙尼亞語Emajõgi的意思是母親。

在塔圖遇到媒體同業,當路人甲受訪。(圖/謝幸吟提供)
在塔圖遇到媒體同業,當路人甲受訪。(圖/謝幸吟提供)
母親河。(圖/謝幸吟提供)
母親河。(圖/謝幸吟提供)

沒有世界級的觀光盛名,塔圖自有屬於她的精緻。第一次海外馬拉松,塔圖給我滿滿的記憶,值得,而且無價。 回想2018年10月4至6日在塔圖點滴,為今年11月17日在日本神戶第二馬、也是第二場海外馬加油。

責任編輯/林安儒

本篇文章共 3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3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幸吟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