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談反送中:維多利亞茶壺裡的兩種黴?香港包不住的多層次後華性

2019-08-20 15:11

? 人氣

2018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21周年,香港泛民團體發起七一遊行,今年遊行主題是「結束一黨專政 拒絕香港沉淪」(AP)
2018年7月1日,香港回歸中國21周年,香港泛民團體發起七一遊行,今年遊行主題是「結束一黨專政 拒絕香港沉淪」(AP)

香港回歸就是「學習面對死亡」的過程?

香港這樣分殊的情況,它不構成後殖民主義文獻裡面講的,要在英國與在地兩者之間選邊的困難,有的人當然選英國,你是買辦你就選英國,面對殖民地,你高高在上!你如果是本土化的,就是民族主義,推動文化復興,可是跟在地人在一起,卻又警覺母國文化,甚至排斥它。於是,要嘛你就是在中間調和大家,叫大家你不要爭,不要鬥,你中有我,我中也有你,自己比在地的人更先進,因為你可以把先進的文化帶到這個地方,你比這個母國的文化更有精神層面的修養,又把這個精神修養交給母國文化,所以可以很自豪,這就是文明橋樑的概念。在中國知識界,沒有文明橋樑的概念,通常也只有殖民地才有,因為你被人家踩來踩去,所以就說我的價值是橋樑。如果自覺有一個正統的文化,就不會覺得自己是橋樑,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本土雖然沒有做過殖民地,卻有某一種殖民地文化,因為日本知識界有很強的橋樑心態,只不過它後來變成帝國了,他講大東亞共榮圈,講世界史的立場,要把你們全部都包進來,所以反映出只有殖民地才有的一種自信心的不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香港這個情形不能用一般殖民地的情形來瞭解,在香港本地成長的精英,進入到殖民地的這個體系,或者進入到殖民管理體系後,那就真正是精英了,那以後就是做做英國人,像陳方安生還是林鄭月娥,現在雖然涇渭分明,卻都想像自己是總督啊,而且覺得母國很落後啊,必需要從殖民地文化裡面來提煉自己。可是,香港面對九七,產生很大的困擾,自己到底是誰?剛開始的時候,大家看這麼多人逃,有人跑到澳洲,有人跑到加拿大,到處跑,但很多人後來又跑回香港。當時,香港的回歸是沒辦法預見未來的,思想家說香港回歸就是「學習面對死亡」的過程,也就是一個逐漸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過去的自己都要被消滅掉,重新來過,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怎麼面對。等到九七越來越靠近,英國跟中國的談判起起伏伏,一下有問題,一下沒有問題,未來非常不確定,一直到十五輪談判之後,本來好像已經講得差不多了,英國人又片面擴大直選,北京就決定不搞直通車,要另起爐灶。於是,北京就發明「一國兩制」,研究香港要怎麼自治,最後弄了一個政治協商會議加上人大代表這樣的一種奇奇怪怪的制度,又有提名的,又有各界別的,就像以前國民大會還有各界代表。真的回歸了,你跑不掉,大家就開始認真地想,那香港到底是什麼?要怎麼樣讓回歸不要變成之前所想像的死亡過程,讓香港能夠繼續存活下去。

「進念二十面體」:香港不整合集結之特殊狀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