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談反送中:維多利亞茶壺裡的兩種黴?香港包不住的多層次後華性

2019-08-20 15:11

? 人氣

打越戰是冷戰的概念,就是東西兩大陣營對峙,越南北邊跟南邊對打,北邊把南邊征服了,美國失敗。但是如果把越南重新放到太平洋盆地的地緣中去,越南就立刻從一個戰勝國家變成一個失敗國家,因為太平洋盆地概念下出現了亞洲四小龍,要跟越南比較的是新加坡、香港、韓國跟台灣,全部都是美國陣營裡面的,且都比越南強。CIA透過福特基金會去營造太平洋盆地的概念,美國現在最好最好的大學之一,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裡面,研究國際關係跟政治學的,就是叫做「太平洋盆地學院」。早年著名教授Chalmers Johnson(詹鶽),是知名的保守主義右派教授,就是這個學院的。結果,台灣在這個位置就凸顯出來了。而台灣退出聯合國後要力求生存,1960-70年代原先的邦交國又紛紛斷交,國民黨就抓住這個變成東亞四小龍的潮流,順勢而為,轉而主張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向大陸提出「經濟學台灣、政治學台北」的口號,在1977-1978年第一次國家建設會的時候,把海外那些搞政治學、社會學教授通通拉回來,由孫運璿提出「多體制國家」的概念,原創人是魏鏞教授,他們聰明地運用了越戰戰敗之後CIA炮製「太平洋盆地亞洲四小龍」的概念,台灣的當權者一旦結合了美國泡製的主流,60年代以降,全世界到台灣做研究的洋人學者,課題都改了。過去是到台灣研究中國文化,洋人社會學者、人類學家是跑到台灣基層去研究中國文化,因為他們不能到大陸研究。但1980年代之後,洋學者紛紛到台灣來研究四小龍經濟模式、台灣的均衡發展模式等等,從一個中國文化的代表,變成是一個跟中國文化無關的純粹物質性的世界經濟的模範。這個不得了!而且這樣的經濟研究也受到CIA和福特基金會大量的支持,因為它是跟拉丁美洲的依賴理論分庭抗禮,拉丁美洲在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流行的依賴理論,說拉丁美洲經濟不好,是因為被資本主義體制當成寄生者一樣吸食,西方資本主義是寄生蟲,從我們第三世界把農產品的資源奪走,卻把昂貴的消費品、工業品賣回來,還把第三世界國家內部分裂成搞出口的跟搞進口的,農業的、工業的矛盾……搞成一坨一坨的,大家互鬥,所以國家永遠不安寧,就會有工人運動要革命,接著就有軍人干政,軍人出來了以後,為了要發公務員的薪水就大量的貸款,然後就通貨膨脹,只好大量賣農產品、礦產原料來支應,可是這些東西在國際商品市場上,價格一波動就垮了,然後他們只好求助世界銀行,世界銀行又規定我不可以發薪水,不可以搞社會福利,否則世界銀行的資源都給當薪水發掉了,於是社會革命壓力要升高,這叫做依賴理論。與依賴理論做對比,就是台灣,就是四小龍,就是所謂成功的經濟發展的模式──資本主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