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之瑜談反送中:維多利亞茶壺裡的兩種黴?香港包不住的多層次後華性

2019-08-20 15:11

? 人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香港實驗劇導演叫榮念曾,Danny Yung,成立了一個叫「進念二十面體」的團體,聽到這個詞就知道他的意思就是我剛剛講的,香港的不整合集結之特殊狀態,他很有名的行動劇叫做《石頭記》,沒有多長,短短幾十分鐘。這裡插個話題,榮念曾有一度跟新加坡的實驗劇之父郭寶崑還有龍應台三個人串聯,三個人都搞文化,好像都是在搞抵抗的。郭寶崑是新加坡第二代華人,嚮往社會主義祖國,同情工人運動,曾經被關過,出來之後他就醉心於行動劇。新加坡第三代人有的中文都講不好,或跟人家講話,背後的概念價值通通不知道,他透過行動劇來刺激反思新加坡年輕一代的華人,你們的文化傳承在哪裡?他有一個行動劇是講鄭和,講說東南亞的華人自認是鄭和之後代,他說這怎麼可能呢?鄭和是太監,太監怎麼可能會有後人呢?其實是諷刺新加坡要切斷自己的文化根源。郭寶崑已經在1992年過世了。我也不知道他確實是一種什麼樣的想法,我在揣摩他們之間的某一種結合,對郭寶崑而言,是一種大的中華文化圈,因為他需要一個大的中華文化圈做為基礎,重新讓新加坡華人能夠回歸到這個大的文化母體去,所以必須要做一個大結盟,因為在新加坡裡面沒有這個東西。龍應台呢?可能意思是要告訴大家,中國文化都不一樣了,你看有香港的中國文化,有台灣的中國文化,有新加坡的中國文化,都已經發展進步了,跟大陸不一樣,都是中國文化,但我們都比你強了!龍應台有這樣的一種味道,結盟的目的是在於展現我們跟你中國大陸都不一樣,而且都比你好,這樣他還可以回過頭來反對一下台獨,你看我又不是台獨,我又比你大陸先進,不是只有我啊,還有香港、新加坡一個大整體的支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回頭看榮念曾的《石頭記》,他是要處理香港怎麼面對回歸之後整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政治範疇,甚至要去破解大陸人看香港的慣性,是一個面對死亡重生的問題,這與龍應台跟郭寶崑的問題意識完全不一樣,但他們三個人結盟,各取所需。《石頭記》裡有很多幕,其中一幕全都是紅衛兵,拿著毛語錄,在天安門廣場前,但是他刻意把聲音消掉,螢幕上出來的是中國古典的疊字成語,什麼重重疊疊之類的數以百計,背後美好的河山。《石頭記》裡呈現出來的中國,沒有一樣是中共要的,文革是中共不要看的,古典文化是中國文化大革命丟掉的,而那時候是90年代初,華東水災、沙塵暴一大堆生態的問題,所有中共不要看的中國,被他用最現代的舞台技術通通整合在一起。那就是說,我也是中國啊,但我可能是你不要看的中國,最後呈現在現代的西方舞台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