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林肯訪中》如何衡量美中關係改善?中國學者:看美國是否改變對台言行

2024-04-26 21:00

? 人氣

2023年6月1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抵達北京。(美聯社)

2023年6月18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抵達北京。(美聯社)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正在中國訪問,25日曾出席與布林肯會見的中國學者表示,布林肯此行訪中台灣議題是關注點之一,而衡量中美關係是否改善,需關注美方是否改變對台灣議題的消極言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媒體澎湃新聞今天報導,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CISS)主任、國際關係學系教授達巍表示,他25日參加與布林肯會面的活動,感到「談得挺好的,氣氛也融洽」。

他說:「布林肯此訪是在兩國元首所創造的穩定氛圍下進行的工作訪問,既來推進與中國的合作,同時也提出美方的具體關切。」

達巍表示,布林肯訪中之際,美方仍在輿論上拋出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論」、對俄軍事援助等議題。在行動上,不僅對中發起新的301調查,還藉由涉及台灣和限期剝離TikTok的法案,企圖製造談判「籌碼」。

他說,不過,布林肯24日抵達上海後,美方的論調似乎有所緩和,布林肯當晚在外灘拍攝的影音中稱,「我期待在上海和北京舉行富有成效的會談」。

達巍表示,從去年11月至今,中美出現穩定與合作的跡象,但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下也有許多新問題出現。而布林肯這次也帶來了一些具體的關注點:一是,近期美國媒體所炒作的所謂中方向俄羅斯提供武器裝備和零件。

他說,至於美國財政部長葉倫上次訪中提出的「產能過剩」問題,這次恐怕也會繼續提。未來一段時間,美方是否會推出新的關稅措施也值得關注。台灣問題也是主要關注點之一。

達巍分析,衡量關係改善的維度,最重要的是經貿和技術領域,例如美國是否能取消某些制裁或縮短實體清單,以及能否改變在台灣問題上的消極言行,這些是中方最關心的問題。

他說,同樣重要的是,也要考慮如何能讓中美兩國民眾和菁英對對方產生更多正面的看法,不要那麼負面。

達巍表示,在過去的一年裡,若干對中國比較友好、相對理性的聲音正在逐漸出現,儘管這並沒有影響到政策層面,但這些聲音是呈上升趨勢的。

他說,一些知中的學者或是前官員闡述比較接近真相的觀點。例如,在台灣議題方面,美國也有很多人表示不能僅僅想著威懾中國,還是要給中國一定的戰略保障,才能穩定台海局勢,這樣的聲音現在是了多起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