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台政策體檢:華府該放棄「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嗎?

2024-04-24 09:20

? 人氣

美國航母戰鬥群穿越台海的動作,給北京很大壓力。(美聯社)

美國航母戰鬥群穿越台海的動作,給北京很大壓力。(美聯社)

台灣是美中關係最危險的潛在衝突熱點。美國總統拜登曾四度公開宣稱,一旦中國武力犯台,美國會派兵協防台灣。隨著中國軍事能力增強和台海局勢升級,對於衝突爆發的擔憂也日益加深。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是否應該改變長期以來的「戰略模糊」政策和「一個中國」政策?哪些政策工具最能有效維護台海和平穩定?

為了對美國的台海政策進行全面評估,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邀請4位頂尖專家──布魯金斯研究院外交政策研究主任歐漢龍(Michael E. O’Hanlon)、前白宮國安會台灣中國與蒙古事務主任簡以榮(Ivan Kanapathy)、「亞洲協會政治研究所」(ASPI)執行主任但若雲(Rorry Daniels)、明尼蘇達外交關係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Relations Minnesota)主席漢森(Thomas Hanson)進行深入探討。

所有專家都認為台灣有發生軍事衝突的危險,但他們在應優先使用哪些手段(外交、經濟或軍事)來阻止中國的侵略、加強台灣的安全繁榮並和平解決台灣問題方面有不同看法。

美國該改變「戰略模糊」政策嗎?

美國當局從不具體說明是否會在兩岸開戰時以武力介入、保衛台北。這種「戰略模糊」政策,使北京難以確認對台動武的後果,也意在說服台灣和中國都不要採取美國認為不可接受的行動。換言之,它鼓勵台灣不要單方面宣布獨立(或發展核武器),並希望中國不要武力犯台。然而,現在許多美國學者和官員認為「戰略模糊」不利於嚇阻中國,美國不應該讓北京誤以為,如果解放軍進攻台灣,美國可能真的毫不作為。

軍事「戰略模糊」、經濟「戰略清晰」

歐漢龍認為,終結「戰略模糊」政策並不是那麼簡單,「主張美國在任何情況下都應該保衛台灣的前提是我們能夠成功做到這一點。」他並警告,華盛頓貿然轉向「戰略清晰」也有可能引發巨大危機。他進一步指出,中國事實上可能會以封鎖、網路攻擊、「灰色地帶」戰術等低強度戰爭手段,對台灣發動侵略。美國及其盟友需要更有效、更適當的工具來應對這種情況。

他建議美國對北京明確表示,如果中國試圖攻擊台灣以迫使其投降和統一,中美關係將永遠無法恢復到以前。美方應該在軍事上保持「戰略模糊」,以防止台灣采取魯莽行動。然而,華盛頓應在中國攻台經濟後果方面「戰略清晰」,並宣布將努力說服其盟友和緊密合作夥伴採取相似的做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娪嫣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