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意凡觀點:杜象不被理解的最後作品

2019-05-17 05:50

? 人氣

杜象(Marcel Duchamp)的最後一件作品《Étant donnés》外觀。 藏於費城美術館。(林意凡提供)

杜象(Marcel Duchamp)的最後一件作品《Étant donnés》外觀。 藏於費城美術館。(林意凡提供)

當杜象(Marcel Duchamp)於1968年過世時,人們驚訝地發現,被以為早已為了西洋棋而不再創作的藝術家,竟然一直秘密地進行創作。這件最後作品被安置在藝術家的紐約工作室內看不出入口的小房間裡,除了杜象最後一任妻子外,幾乎沒什麼人知悉。在杜象妻子的協助下,作品被移置費城美術館,並按照杜象生前製作的「使用手冊」正確地安裝。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時以紐約為首的藝術界深受到杜象早期以《噴泉(Fountain)》為代表的「現成物」影響,並在杜象早期作品的基礎一路發展出各種新的創作;這時忽然又冒出了老宗師的作品,並與他「發明」的現成物創作理論無甚關聯,甚至對有些人而言可以說是倒退,因此引發一片錯愕。深受杜象現成物啟發的藝術家Jasper Jones稱這最後作品為「有史以來美術館最奇怪的收藏」;藝術史家們也不知道該如何理解它,至今半個世紀,對杜象最後這件作品要不就是忽略不談,要不就是坦承無法解釋。

20190516-杜象的《噴泉(Fountain)》,1917年,由Alfred Stieglitz所攝。(林意凡提供)
杜象的《噴泉(Fountain)》,1917年,由Alfred Stieglitz所攝。(林意凡提供)

只有喜歡杜象這個人多過他引發之藝術理論,理解藝術家這件作品才有可能。各種蛛絲馬跡顯示,驅使杜象創作這件作品的追求,是比年輕時驅使他創作的思想自由,更複雜、更本質、更觸及他真實內在的渴望。

 

杜象這最後的作品,是一件藏在門後的裝置。

由木門上的孔洞往內窺看,會見到一堵磚牆被砸破了洞,洞後呈現的景象,是一堆枯枝凋葉,是凍河尚未融化的殘雪。再仔細看,彷彿可見女人白皙的裸體,一手拿著蠟燭,臉被散髮遮住而不見。

20190516-由杜象(Marcel Duchamp)的《Étant donnés》木門往內窺看的景觀。 藏於費城美術館。(林意凡提供)
由杜象(Marcel Duchamp)的《Étant donnés》木門往內窺看的景觀。 藏於費城美術館。(林意凡提供)

杜象為這件作品取名《賦予:一、瀑布,二、汽化燈(Étant donnés: 1° la chute d'eau / 2° le gaz d'éclairage)》,其實光是取名,就與杜象喜歡雙關語、多面向創作的傾向相同。

《噴泉》是將尿桶顛倒放置後,以作品名稱與人們對此現成物的平常認知進行雙關語的遊戲,幽默地擺弄了人們對此現成物的嫌惡情緒,在過程中使人與這情緒剝離,進而見到產生這情緒的本質。而《Étant donnés》的名稱本身,就帶領觀者用兩個面向看作品。它是大自然,也是女人。

女人的意義是怎麼由名稱中告訴人們的呢?杜象不直接說,卻說汽化燈,指引觀者注意裝置中的燈,進而注意到拿燈的手,最後意識到那膚白色的是一個女人。方法上來說,是一種帶著幽默以及多層次觀賞經驗的設計。如果細細感受,可以感到藝術家的情感狀態。藝術家像是有什麼極力想隱藏,因此非用隱晦的方式說不可,但卻因全身心都在那狀態而不自覺流露出了某種情緒。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意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