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從「下海」到「上岸」:中共黨員人數破億背後是忠誠還是利益?

2022年10月15日,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前的籌備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美聯社)

2025年春天,當美國總統川普(Trump)開始限制學生簽證,並表示此舉是為了維護國家安全時,他的政府將矛頭對準了來自中國的留學生,承諾阻止與中國共產黨有關聯的學生入境。

但對許多中國人來說,成為黨員並不一定是出於意識形態,也不一定是要忠於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及其挑戰美國的號召。在中國,入黨普遍被認為是拿到「鐵飯碗」的必經之路,即通常由政府或國有企業提供的穩定有保障的就業。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加入VVIP會員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在中國經濟陷入低迷而民營部門就業創造不足之際,政府部門的吸引力正在增強。儘管習近平整肅官員行為的力度不斷升級,仍有成百上千萬人尋求加入這個黨員人數超過大多數國家總人口的政黨,以進入其龐大的官僚體系。

根據6月30日發布的官方數據,2024年,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首次升破1億,較上年增長1.1%。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國入黨申請人約2,140萬名,同比增長2.1%。

在中國社交媒體上,人們就該不該入黨以及如何入黨交流經驗。入黨通常需要幾年時間,包括在漫長的預備期內撰寫文章、面試以及參加黨務活動,關於如何應對這套入黨流程的討論在網上尤為熱烈。

「身邊人都入了黨,」一名用戶在小紅書(Xiaohongshu)上寫道,還配上了幾個哭泣的表情符號。這名用戶稱:「好焦慮。」

習近平已一步步強化了黨的紀律,遏制了特權,並讓官員接受繁瑣的政治考驗。

即便如此,入黨仍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黨員身份雖然不一定是通向政府鐵飯碗的先決條件,但比起非黨員,黨員在申請政府崗位時更具優勢。

「習近平讓基層官員的日子很不好過,現在體制內的人必須非常努力地工作,」加州匹茲學院(Pitzer College)政治學助理教授Hanzhang Liu說。「但他們擁有令人羡慕的工作保障。」

在中國面臨房地產危機、消費支出疲軟和青年高失業率的背景下,穩定的體制內工作變得越來越吃香。民營部門創造的就業機會不足以吸納每年成百上千萬的職業院校和大學學生。

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前十年,中國經濟蓬勃發展,許多官員和政府工作人員辭職下海,到繁榮的民營經濟中追逐財富。

而現如今,許多求職者卻努力「上岸」,試圖在國有部門找到穩定的工作。

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12月,近259萬人報考國家公務員,爭奪2025年計劃招募的約3.97萬個職位,報考人數同比增長約15%。據專門從事公務員考試培訓的華圖(Huatu)稱,2025年有大約530萬人報名參加23個省的省級考試,爭奪約16.6萬個空缺職位。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四歲起離家:中國寄宿教育「改造」藏族兒童的語言與文化 更多文章

中國求職門戶網站智聯招聘(Zhaopin)的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越來越看重工作的穩定性。2024年,約51%的受訪者在考慮就業機會時認為「穩定最重要」,而在2021年的調查中,提到穩定因素的受訪者比例約為30%。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