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朱啟明在6月15日晚間準備從耶路撒冷撤離,由公車輾轉至以色列最南端港口城市埃拉特(Eliat),由此經塔巴(Taba)口岸進入埃及,由此前往開羅機場購買任意一張可以離開中東的機票。
此時距離6月13日凌晨以色列突襲伊朗過去兩天,伊朗亦在隔天宣布對以色列發動反擊,向以色列發射數十枚彈道飛彈與無人機。
出於對簽證安全的考慮,朱啟明要求化名接受BBC採訪。
在他的手機上,來自中國駐伊拉克大使館的消息偶有彈出——提醒中國當地公民注意個人人身安全,此外再無其它。以色列官方的警告消息也時時彈出,宣佈以色列官方對於伊朗飛彈軌跡、數量的預測,以及以色列對反制伊朗的決心。
伊朗宣布反擊以色列時,朱啟明認為這不過是當地又一場「再常見不過」的小型衝突,直到他打開手機發現鄰國領空逐漸關閉、甚至在15日晚,他原定於19日返回中國的航班被取消,他意識到「事情不對」並開始著手收拾行李,預備逃離耶路撒冷。
在過去幾天裡,雙方局勢不斷升溫,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強硬表態不會投降,美國總統特川普再開戰情室會議室,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宣稱已控制德黑蘭上空,伊朗革命衛隊表示已作好長期全面戰爭準備。
伊朗媒體通報稱,已有585人在此次衝突中遇難,另有1,326人受傷。
6月17日下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表示中國正會同相關部門組織撤離在伊朗和以色列的中國公民。
截止6月18日晚,中國外交部表示,目前已有791位中國公民自伊朗轉移至安全地區,阿塞拜疆華僑華人協會陸續從阿塞拜疆邊境口岸接回300位中國公民。但關於在以色列的公民撤離消息,中國當局目前暫未公開細節。
身在貝魯特的BBC記者納菲塞·科納瓦德(Nafiseh Kohnavard)認為,此次伊朗和伊拉克之間的衝突或是1980年兩伊戰爭之後,伊朗領土遭受的最大規模軍事打擊,兩名伊朗高級核科學家在空襲中喪身,伊斯蘭革命衛隊總司令侯賽因·薩拉米(Hossein Salami)也在空襲中身亡。
在伊中國人:回家一票難求
和朱啟明相比,承受打擊更早的伊朗方面民眾反應更為快速。
在伊朗的中國公民柳珊(簽證安全考量要求化名接受訪問)在6月13日下午即開始著手逃離。她回憶起,從6月13日下午3點開始,伊朗全國斷網,從那時起,她就一直在尋找可以回國的方式。
「我們當時在設拉子(Shiraz),飛機肯定不會飛了,所以首選水路。但不知道阿巴斯港(Abbas)是否關閉,」柳珊這樣說。
柳珊一家在6月14日一早聯繫上了中國駐伊朗大使館,得知隔天中午可能有船,他們立刻托酒店預定巴士票,預備前往阿巴斯港。因情況緊急,酒店拒絕預定,要求柳珊必須前往車站購票,抵達後又告知只能購買一張。
「我們求他們給我們兩張,萬幸他們最後同意,」柳珊這樣說。 (相關報導: 美軍到底打不打?川普表示他「可能會也可能不會」攻擊伊朗,最近一週發展將「非常關鍵」 | 更多文章 )
巴士旅程總長584公里,耗時10小時,高溫45攝氏度,巴士空調無法製冷,在這樣的環境下柳珊一行兩人在晚上九點捱到了阿巴斯,並在當地遇到了遊行的隊伍——由於貨運港口被炸,群情激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