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下個月真的會發生大地震嗎?近日網路盛傳,日本漫畫家龍樹諒預言「2025年7月5日將有強震侵襲日本」,引發關注,日本氣象廳長官野村龍出面回應此事:「純屬謠言,完全不用擔心。」儘管官方已闢謠,日本是台灣人最常造訪的旅遊目的地,這項預言是否會影響國人赴日意願,也成為討論焦點。對此,央氣象署粉專「報地震」表示,南海區域在未來30年內發生大地震的機率上升至80%,這些機率是根據大量研究與數據分析得出的結果,不是毫無根據的臆測。
中央氣象署粉專「報地震」發文提到,日本氣象廳在今(2025)年初公布,南海區域在未來30年內發生大地震的機率上升至80%,引發不少民眾的討論,不過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
何謂地震週期與地震機率?
粉專解釋,大家或多或少聽過「地震週期」的說法,這個時間週期是分析當地的古地震紀錄推算而來的。研究人員會根據歷史上中大型地震的發生間隔,估算出該地區的地震週期,進一步計算出未來特定期間內發生地震的機率。除了歷史紀錄研究,科學家還會結合斷層活動、地質調查,以及古地震留下的證據,再透過統計模型計算未來一定時間發生地震的機率。因此,這些機率是根據大量研究與數據分析得出的結果,不是毫無根據的臆測。

粉專提到,以南海海槽大地震週期為例,可以看到,距離上次地震的時間越久,發生大地震的機率就會越接近99.99%(不會到100%),像是2013年的地震機率約在70%(橘黃線),但到了2025年已到達80%(綠線)。
該如何看待地震週期?
粉專表示,地震週期只是分析地震發生可能有規律的切入點之一,不代表大地震會在預估的當年發生。地震機率也只是個預估值,提供作為防災政策的科學參考依據。面對大地震不需過度緊張,我們不能阻止地震發生,但是可以積極做好防災準備,像是固定家具、建物抗震的檢查、演練地震避難等等,守護自己與家人的平安。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