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 迅速火爆全球,名人加持、門市排隊熱潮、黃牛搶購,勾起更多海外粉絲到中國搶購,甚至對中國改變觀感。這個現象級的「醜萌」娃娃,究竟已成為中國軟實力的代表之一,還是僅僅是一時的爆款?
Labubu 的魅力首先展現在其驚人的社群媒體聲量。在TikTok等社交平台上,標籤如 #Labubu 的相關影片已超過百萬篇,粉絲們熱衷於分享開箱、配戴,甚至進行角色扮演,將Labubu的形象融入日常。
這股熱潮也吸引蕾哈娜(Rihanna)、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BlackPink 的 Lisa等名人背書,使其在時尚圈成為炙手可熱的包飾配件,進一步擴大了其影響力。
Our biggest FAN.#LISA#LABUBU#BLACKPINK$labubu#labubuOnSolpic.twitter.com/kzAUTATJaG
— Labubu Fans (@labubufans)May 31, 2025
泡泡瑪特創辦人王寧:「無用」才是真永恆
Labubu的驚人魅力,最直接地體現在其背後公司泡泡瑪特(Pop Mart) 的業績上。2024年,泡泡瑪特營收達到130.4 億元人民幣,其中絨毛玩具銷售同比飆漲超過 1200%,佔總營收的 22%。這巨大的增長不僅證明了 Labubu 的市場潛力,也顯示了潮玩產業的強勁動能。
這股熱潮也蔓延至線下。2025年初以來,Labubu 在倫敦、首爾、拉斯維加斯等地掀起 排隊搶購潮,部分店家因排隊推擠甚至爆發衝突,不得不暫停銷售。在首爾門市,凌晨五點就出現人潮,部分黃牛甚至囤貨轉售至中國,以高達 20–30 倍的價格獲利。英國排隊現場也出現「團伙威脅、搶購」等治安風險,凸顯了 Labubu 受歡迎的程度及其帶來的市場亂象。
泡泡瑪特創辦人王寧曾表示,所有的消費行為都在解決兩件事:一是滿足感,二是存在感,這正是潮玩的「 無用之用 」。他認為,能真正讓人花錢去購買純粹、沒有實際功能的商品並不容易。他以奢侈品與藝術家合作為例,指出「無用」的東西才是真正永恆的,因為產品一旦有了功能屬性,就意味著生命週期的短暫。
王寧的「U盤論」更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假設 MOLLY 的頭拔掉是個 U 盤,你還會不會買這麼多?你肯定不會。因為每買一個都會琢磨一下,我為什麼又買了一個 U 盤?我已經有好幾個了,用不了這麼多!」這揭示潮玩超越實用性的情感價值、收藏屬性。
此外,泡泡瑪特在經營策略上採取了更為積極的作為,透過與迪士尼、漫威等西方 IP 合作,成功 削弱了其「純粹的中國文化輸出」定位。這種策略使得 Labubu 更容易被國際市場接受,避免了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隔閡。
《人民日報》肯定Labubu是中國軟實力新標竿
中國官媒英文版《人民日報》在5月底發表以《Chinese toy sensation Labubu leads wave of pop-culture exports》(中國潮玩Labubu引領流行文化出口浪潮)為題的報導,肯定Labubu 的成功。 (相關報導: 北京觀察》年輕人的茅台!泡泡瑪特旗下公仔Labubu暴紅,盲搶引爆中韓斷貨潮 | 更多文章 )
報導進一步指出,藉由《黑神話:悟空》中「悟空」名稱的轉譯、《哪吒2》動畫在文化符碼上能與國際觀眾共鳴的反思,以及來自抖音、小紅書等平台上外國用戶搭建的文化橋樑,中國正透過文化輸出建立「 酷中國 」的新敘事。透過真實交流與自然互動,這股文化力量有機會化解既有偏見,強化「軟實力」的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