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會是美債解藥?施俊吉曝2大隱憂:恐引發系統性風險

2025-06-16 08:10
近年來穩定幣崛起,全球第二大穩定幣USDC(約25%市場份額)的發行商Circle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美聯社)
目錄

近年來穩定幣崛起,其背後的美債儲備可能達數千億美元,未來更可能達上兆美元的規模,且美國、歐洲和香港皆在逐步推動穩定幣法案,正在定義新貨幣的樣貌。對此,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在網路節目《台灣大時代》中表示,從穩定幣開始,數位貨幣和傳統金融掛勾,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將災難擴大到不使用穩定幣的投資人。

施俊吉說明,穩定幣是一種加密貨幣,和比特幣同樣使用區塊鏈技術,兩者不同的是,穩定幣發行者保證穩定幣穩定在一元兌一美元的水準,之所以能維持在此水準,是因為發行者將投資者的錢投入定存、短期的商業本票或公債等流動性高的金融資產,當這些金融資產發生變化時,便可轉向做資產組合的投資,投資的獲利為穩定幣發行者所有。正因為穩定幣存在此種準備,且現在新法案規定100%準備,因此發行者可和所有的投資人保證幣值。然而穩定幣並非法幣,當證券市場或債券市場價格下跌時,穩定幣很可能跌破一元,屆時就無法達到一比一,此即為穩定幣可能存在風險的原因。但總體而言,相比比特幣好得多,因為比特幣剛發行時僅需0.3美元,現在最高曾達超過11萬美元,由此可知比特幣相當不穩定。比特幣有資本利得,穩定幣則沒有,方便的地方在於投資人能將穩定幣用於電子支付,和貨幣一樣使用。

施俊吉進一步說明,《指導與建立美國穩定幣國家創新法案》規定穩定幣發行者要有特許執照,穩定幣的規模若超過100億美元,需由聯邦發放執照,低於100億美元便由州發放;第二,法案規定需100%準備,且需有一家銀行跟穩定幣的發行者合作,穩定幣發行者拿到投資者所存進來的法幣後,全部要放到合作銀行,當作保管銀行,這些錢只能以現金、銀行存款、短期票券、證券形式保有,銀行保管準備,發行者要將自己的資金和準備的基金分開保管;第三,法案規定美國進行金融檢查;第四,穩定幣須遵守反洗錢規定;第五,禁止發行收益型的穩定貨幣;第六,台灣若發行以美元計價的穩定幣,美國政府規定,以美元計價的穩定幣,若非經過美國政府同意所給予的特許,不允許在美國流通。

穩定幣合法化是糟糕的主意?施俊吉:是將地下經濟地上化

施俊吉指出,目前的穩定幣在尚未有法律管制前,發行者建立了一些部分準備或完全準備,以它的規模而言,現在幾種穩定幣加總,約是2000億到2500億美元之間,穩定幣的潛在市場可用美國貨幣市場基金的規模當作其最大的潛在市場,美國貨幣市場基金規模到達將近7兆美元,相對於目前穩定幣的2500億美元相差30倍以上,穩定幣若可以發行收益型的穩定幣,基本上就是一個貨幣市場基金,因此禁止穩定幣發行貨幣市場基金便是禁止它跟貨幣市場基金競爭,同時也禁止和銀行發生競爭。可把收益型的貨幣市場基金當作穩定幣可能規模的天花板。 (相關報導: 北市豪宅陶朱隱園為何沒人買?專家揭4硬傷:或許這2人會有興趣 更多文章

施俊吉續指,穩定幣因為對於公債會有衍生性的需求,便是對美國公債的支撐,這此種支撐有部分來自穩定幣替代掉貨幣市場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就會減少購買公債,穩定幣多買公債,一增一減沒有變化。而穩定幣會有新增的公債購買,因為穩定幣以美國的發行而言,雖然規定不准洗錢,但所謂的區塊鏈就是可以匿名、不用開戶,所以地下匯兌跟地下經濟對穩定幣的需求會變成對公債的衍生性需求新增的部分。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