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廣大ChatGPT使用者而言,「到底該用哪一個模型?」已成為日常最大的困擾。曼報主筆Manny YH Li在臉書發表文章指出,面對官方模糊不清的說明與日漸繁多的選項,OpenAI創始成員Andrej Karpathy近期根據個人使用經驗,提出了簡潔明瞭的ChatGPT模型選擇建議,同時也點出在AI時代,遠比模型本身更重要的三大人機協作能力。
ChatGPT模型使用指南:精準選用是關鍵
Andrej Karpathy為ChatGPT的眾多模型提供了清晰的使用情境:
- GPT-4o: 建議用於回答簡單的問題。
- GPT-4: 其推理能力遠勝於GPT-4o,適用於困難或需深入探討的問題。
- GPT-4.1: 專為vibe coding(情境式編碼)設計。
- GPT-4o-mini系列:不建議使用。
Manny YH Li也同意,GPT-4.5同樣屬於「不建議使用」的範疇,認為其版本推動目的令人費解。
然而,對於ChatGPT Plus訂戶,許多人推薦GPT-4o-mini-high模型,尤其搭配搜尋功能使用時,因其用量限制低、速度快且表現聰明,是具高CP值的選擇。
OpenAI創始成員偏愛Perplexity:日常搜尋的替代方案?
儘管有自稱「投資人偏見」,Andrej Karpathy仍表示他非常喜歡Perplexity,甚至已用其取代日常搜尋。不過,Manny YH Li的個人經驗卻與之衝突,他認為Perplexity常有「幻覺多且搜尋深度淺」的問題。這也反映出,即使是權威人士的建議,實際體驗仍可能因人而異。
AI時代真正重要的三大能力:需求、思考、校驗
Manny YH Li根據自己每日與各模型互動的體感認為,在「一般情況」下(例如只用產品預設介面進行大部分自然語言問答、一般難度文書作業或vibe coding),模型本身並非關鍵因素。他認為,以下三種能力遠比使用哪個模型更為重要,因為他多數時候是苦於自身這些能力的不足,而非模型表現不佳:
1.需求: 清晰地知道「想做什麼」。操作者自身需求的天花板,往往就是模型能力的天花板。
2.思考: 懂得「如何做」,包括任務拆解、流程設計,以及精準的表達能力。
3.校驗: 具備足夠的常識或領域知識,能夠檢查AI生成結果的正確性。
Manny YH Li強調,在通用人工智慧(AGI)問世之前,這三項能力仍將至關重要。他個人已放棄「會用AI的人淘汰不會用的人」這類「大師發言」,因為面對快速變化的未來,長期規劃已變得極為困難。
這篇文章為廣大AI使用者提供了實用且深刻的見解,提醒我們在追求最新模型技術的同時,也別忽略了提升自身與AI協作的核心能力。
本文經授權改寫自Manny YH Li。. (相關報導: 詐騙新話術!email看到這「關鍵字」要小心 若大意信用卡一秒被盜刷 | 更多文章 )
責任編輯/李伊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