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科技公司寧德時代日前以410億港元在港交所主板掛牌,寫下2025年以來全球最大IPO紀錄,也正式為沉寂已久的香港資本市場注入強心針。自此,香港年內首次公開募股(IPO)總額已突破600億港元,超越美國主要交易所,重奪全球融資王者地位。
中資企業為何選擇香港上市?
過去A股對上市公司要求高,主板需連續三年獲利,科創板也偏重硬科技屬性,讓許多成長型企業轉向港股。而港交所近年改革,包括「科企專線」與保密申請制度,使企業上市流程更彈性,像寧德時代僅花128天即完成IPO,創下新紀錄。
港股估值與國際化策略有何吸引力?
港股相對A股具備更高估值彈性與國際資金流動性,吸引像寧德、美的這類科技大廠將募資重點放在國際研發與全球供應鏈佈局,港交所採國際標準,有助企業在「走出去」策略中降低法遵成本,獲得更多全球長線資金青睞。
排隊企業數量創新高代表什麼?
截至5月底,已有26家中國企業成功在港上市,另有超過150家企業排隊候審,包含AI、生醫、新能源等未來產業領域,這波熱潮顯示,香港不只是資本市場的復甦,更成為中國科技力量對接國際的核心平台。
香港能否再次穩居亞洲金融中心?
(相關報導: 微軟股價為何暴漲7%?這部門狂賺268億貢獻最大!分析師揭進場「最佳時機」 | 更多文章 )
從被譏為「亞洲金融中心遺址」到再度站上全球IPO之巔,香港市場的轉變代表中國經濟轉型的資本映照,在地緣政治風險與全球供應鏈重組之際,香港作為「離岸中國」的角色,正扮演前所未有的資本中樞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