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6月7日世界食品安全日的到來,台灣健康聯盟(THA)於五月29日舉辦「食安五環2.0政策暨減糖新生活調查」發佈記者會,公布針對全台民眾進行的食安政策及減糖新生活調查研究,並提出強化食安政策、落實食品健康警示標示、有糖加價無糖減價、研擬糖捐糖稅制度等四大呼籲。會中邀請台灣健康聯盟理事長吳玉琴、食品藥物管理署副署長林金富、國民健康署副署長賈淑麗、立法委員王正旭、立法委員蔡易餘以及台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代表與營養學專家學者共同出席,探討如何增進食安以及飲食政策,提高社會大眾及政府的重視。
超過4成民眾不滿食安政策把關 最需加強源頭管理及稽核檢驗
根據食安五環2.0政策暨減糖新生活調查顯示,過去一年內有43.4%的受訪者不滿意政府對於食安的把關,而整體受訪者又以認為政府最需要加強源頭管理(34.5%)和稽查檢核(23.3%)為多數。同時,也有近八成(79.7%)表示會因為食安問題事件,而影響自身的外食習慣。
吳玉琴指出,過去一年蘇丹紅辣椒粉事件以及寶林茶室食品中毒案等,讓民眾對於食品安全戰戰兢兢,使得八成民眾受影響,呼籲政府應該強化食安五環2.0,擴大投入源頭管理及稽核檢驗,提升民眾對於食品安全的信心,降低外食疑慮。
台灣食品安全促進協會顧問陳佳煌博士也於會中分享食安現況,指出在源頭管理、企業配合以及違規裁罰落實上,現行法規政策似乎難以真正嚇阻違規的廠商,認同政府應強化食安五環2.0政策落實,更應該促使業者自主管理,導入AI查驗及強化違規資訊揭露與社會壓力,使得黑心廠商無所遁形,守護食品安全。
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表示,從賴清德總統上任後提出「食安五環2.0」政策,在整合產製銷鏈、中央地方合作稽查檢驗及輔導教育上都有所精進,包含中央及地方合作查驗相關經費從兩年2億增進到兩年10億以及在邊境食安檢查管理上加派了33位人力,期望持續提升政府的食安政策及執行力。對此,立法委員王正旭進一步提及除了邊境管理外,許多國外網購食品的管理亦是立法院關注的議題,包含了營養表示是否正確等食安疑慮,都是政府需要加強宣導及管理的項目,讓民眾能了解網購國外食品的風險與須知。 (相關報導: 午睡超過「這時間」,恐增加早逝風險!專家揭密:這樣睡最健康 | 更多文章 )
高糖高鈉高脂肪? 九成民眾支持落實食品營養警示標示
調查顯示,有89.9%的民眾支持比照其他國家例如加拿大、泰國等規定超過特定標準的含糖飲料在包裝外設立類似的健康警示標示。吳玉琴表示這代表民眾對於了解飲料,甚至是食品的熱量或營養成分含量有進一步的需求。現行的數字標示並無法滿足民眾,政府單位應研議相關政策,提供民眾透明健康的選擇。
臺大醫院營養室主任陳珮蓉進一步指出,政府可借鏡英國等國優化「包裝食品正面營養資訊標示(FoP)」,運用簡單清楚的彩色營養標示,針對特定食品標示「不飽和脂肪」、「糖」及「鹽」的含量分級,協助民眾容易辨識有益健康的食品,同時輔導食品業者研發製造健康取向的食品,以達成健康台灣三高防治888計畫目標。對此,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回應提到,「包裝食品正面營養資訊標示(FoP)」的新政策標準目前正在研議,將會朝簡單辨別的顏色標示設計來協助消費者辨識較健康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