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歌舞片,卻讓人淚流滿面!《搖擺男孩》用輕快的踢踏舞,表現出戰爭下小人物的無奈

2019-02-01 11:08

? 人氣

搖擺男孩用「踢踏舞」打破文化的隔閡。(圖/IMdb)

搖擺男孩用「踢踏舞」打破文化的隔閡。(圖/IMdb)

「共產主義、資本主義…如果大家都不知道這些,就不會有人殺人或者被殺了。」韓國電影《搖擺男孩》以中美兩國介入韓戰為背景,兩大強國的對抗,讓百姓成了最無辜的受害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與一般歷史、戰爭片不同的是,《搖擺男孩》加入了「踢踏舞」這項讓人意想不到的元素,用歡樂歌舞的方式,包裝時代歷史的悲劇,人們靠著舞蹈消除國家與國家、民族與民族間的隔閡,也藉此呈現當時人們面臨戰爭的複雜心情,以及帶出在恐懼之下「想活下去」那微小的夢想。

以下將帶你回味《搖擺男孩》教我們的五件事!

以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一、夢想,是讓不一樣的我們產生連結的捷徑

南北韓戰爭後,在美國與中國的介入下,演變成兩大強國的對抗。美軍戰俘營新上任的領導人希望透過媒體的力量,打造出「北韓戰俘在戰後投靠民主美國陣營」的形象,於是,讓曾在百老匯擔任專業舞者的黑人軍官傑克森,訓練一支戰俘難民「踢踏舞」團。

為了掙錢而加入的南韓女孩、希望透過成名尋找失散妻子的北韓大叔、只求溫飽活命與開心跳舞的中國男子,還有一位反動分子盧奇秀所組成的「Swing Kids」,讓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語言、不同民族的他們,為了同樣的夢想努力,舞出最快樂動人的自己。

二、藝術是可以跨越國界、語言,不分你我的

Swing Kids舞團成員中有黑人、女人、中國人,不只是不同國家、語言及民族的人,也都是當時被社會歧視的弱勢族群,他們用肢體語言表達出彼此的意念,而導演透過他們享受舞蹈的姿態,凸顯出他們對社會不公的無奈與悲傷,讓人了解到,藝術不只可以跨越國界、種族、語言,更是帶給人希望與快樂最有效的方式。

三、「被思想左右、畫分你我的才是瘋了」

「不管資本主義、共產主義,美國或蘇聯,都是為了自己而喊的口號,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電影中奇秀的好友如此嘶喊著,表達出片中每一個人的無奈心聲。

舞團的存在也充分對應著這句話,奇秀只想跳踢踏舞,卻因為上位者的政治口號,讓一心極欲登上百老匯舞台的他,背負著反動分子的罪名,這層枷鎖,讓他的夢想成為戰爭底下那微不足道的吶喊與渴望。

四、我們曾經燃燒的生命雖然將會成為歷史的痕跡,但至少我們綻放的美麗足以促成永恆

雖然舞團成為了歷史,曾經燃燒生命的人們,成為戰爭下最無辜的犧牲者,但他們的初衷以及堅持的信念,都將永遠地傳承下去,成為永恆不褪的刻骨銘心。

五、真正的自由,是能夠擁抱心理所愛

所謂的自由,也許沒有像那些政治口號講得那麼複雜,只是讓每一個人能勇敢說出自己心中所愛,追尋自己所嚮往的目標與夢想,讓人們不再受到標籤、意識型態、情緒等等的限制,在享受音樂與舞蹈的時刻,體會真正的free as a bird。

在電影當中,表現出開心或憂傷是每個導演都能做到的事情,但《搖擺男孩》用更高階的方式,讓影迷在快樂之中看見對戰爭的無奈,悲傷之中看見卑微的渴望,不僅是一部結合歌舞的戰爭片,更是一部讓人值得深思的電影。

文/賴珮瑜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電影教我們的五件事(原標題:「去你的思想!」他們用輕快的踢踏舞,表現出小人物最深沉的悲傷與無奈 《搖擺男孩》教我們這五件事)
責任編輯/潘渝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電影教我們的五件事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