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規上路衝擊慘了?台灣1產業掀倒閉潮,猛關了7000多家撐不住熄燈

2025-04-15 17:05

? 人氣

衛福部中藥販售新令引發藥師團體反彈,於5月4日上總統府前爭凱達格蘭大道,以抗爭行動要求撤回解釋令。(資料照/洪煜勛攝)

衛福部中藥販售新令引發藥師團體反彈,於5月4日上總統府前爭凱達格蘭大道,以抗爭行動要求撤回解釋令。(資料照/洪煜勛攝)

衛福部中藥販售新令引發藥師團體反彈,於5月4日上總統府前爭凱達格蘭大道,以抗爭行動要求撤回解釋令。不過有中醫師認為,解釋令對已接近臨零的中藥事工無疑注入強心針。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支持衛福部對《藥事法》第103條第2項後段的新增核釋,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主任陳麒方表示,不過,目前全台的中藥行從超過15000家到僅剩7000餘家,依此速度,十年內將會是3000家不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新規上路慘了?

根據中央社報導,衛生福利部中醫藥司於2019年(民國108年)公告藥事法第103條解釋令,有條件讓一定要切實開展中藥先行業務者,得繼續經營中藥房。今(2025)年3月18日公告再添明釋藥事法第103條第2項後段「領有中藥證明文件處理藥業人員,並修習中藥課程達到適當標準,得繼續經營中藥其他業務」規定,即起生效。

「中藥不能沒有藥師」

中央社報導,藥師公會全聯會近日在臉書上公佈抗爭行動規劃,屆時2場行動、1個目標為核心,包含4月22日在衛福部正門口的快閃行動,以及5月4日下午在凱道進行抗爭行動,強調中藥不能沒有藥師,這安全不是可以讓步的選項,「要求撤回318年行為命令,中藥不能沒有藥師」。

基層藥師協會今天發表聲明表示支持抗議行動,藥事專業直接關係到民眾安全,衛生福部未能將中藥科學化、專業化。目前中藥材的砲製均手工學徒製作下進行,過去曾發生中藥材白薇被錯誤當成白前的事件,經實驗室分析後才發現錯誤。協會呼籲政府,不要等到民眾健康出問題才採取行動。

基層藥師協會強調,所有藥師必須透過國家考試,以確保民眾的安全,將「中藥及生藥學系」調整為「中藥及藥學系」並非解決之道。協會呼籲衛福部及中醫藥司重新檢視政策內容,還有318行政命令可能對藥政體系對民眾健康造成的衝擊,並表現出正面回應的認知。

傳統中藥產業漸進式微

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主任陳麒方表示,在「健康台灣」架構下,食、農、藥學等各領域的產業心態非常重要,藥事法第103條解釋令、公佈中醫藥發展法,根據這些法律與命令強化實際開展中藥一線業務人員,在不涉及調劑權情況下,可繼續經營中藥房,確立專業分工。

傳統中藥產業漸進式微,陳麒方說,對已關閉的中藥事工無疑注入強心針。台灣對於中醫的管理,由不同專業技術人員共同合作,傳承振興中藥產業與支援臨床中藥服務。他期盼機關主管堅守醫藥專業人員執業原則,繼續規劃、執行健全的中藥類人員管理制度。

根據《知新聞》報導,台灣中醫臨床醫學會支持衛福部對《藥事法》第103條第2項後段的新增核釋,陳麒方表示,目前全台的中藥行從超過15000家到僅剩7000餘家,依此速度,十年內將會是3000家不到,新增釋令對於國內已瀕臨凋零的中藥事工無疑注入強心針,有助於產業多元與永續。

事實上,根據《三立新聞網》2023年報導,全台中藥行家數已從1萬5千家腰斬,由於經營者面臨高齡化,目前全台中藥行每年已600至700家收業的速度在凋零。中藥商希望透過正式制度,讓新生人員延續,透過學校教育、考試制度的建立,取得相關業務範圍,未來沒有制度化的話,一定還會慢慢再減少。

責任編輯/陳得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