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台股靠著台積電領軍,每一年的漲幅都在全世界名列前茅。今年台積電變數特別多,在千元附近鞏固與整頓,台股也呈現狹幅震盪格局,今年整個來看,台股可能是一個度小月的盤整,最大的關鍵是過去幾年領航台股的兩顆大型引擎─台積電及台積電供應鏈,還有輝達黃仁勳帶動的輝達供應鏈,從散熱到伺服器,整個族群都陷入盤整,台股也暫時停下腳步。
台股度小月 台積電、輝達的關鍵轉折點?
3月19日黃仁勳在矽谷設宴款待超過150位台灣供應鏈的合作廠商,包括鴻海的劉揚偉、華碩的施崇棠,黃仁勳說未來兩年供應鏈將迎來千億美元商機,這次參加GTC大會有三萬多人,有近千人來自台灣,可以看出台灣供應鏈與Nvidia的緊密結合。黃仁勳也揭露未來四年AI晶片的發展藍圖,包括今年的Blackwell Ultra晶片,2026年的Vera Rubin平台,27年的Rubin Ultra平台,到2028年Feynman平台接棒,黃仁勳把產品規劃直奔2028年,不過市場卻沒有出現驚奇,輝達的股價在19日只小漲2.09美元,收在117.52美元。
兩大引擎熄火:重新啟動的轉捩點
輝達命運的轉折點要從1月27日的DeepSeek效應談起。在DeepSeek問世前,輝達是AI產業的至尊,連AMD都被打趴,股價腰斬,但1月27日DeepSeek問世,Nvidia當天股價大跌16.89%,市值蒸發5890億美元,當天最低跌到116.7美元,這次GTC大會,股價仍在這個位子。換句話說,過去兩年輝達帶動AI及股價奔馳的神話到此告一段落,黃仁勳及輝達被DeepSeek撞翻了神奇,對於整個供應鏈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DeepSeek顛覆性的技術衝擊
在DeepSeek問世之前,輝達股價最高到153.13美元,市值達3.736兆美元,一度是世界市值最大企業,後來最慘跌到104.77美元,最大跌幅31.58%,市值蒸發1.163兆美元,這是非常慘烈的修正。大摩在第一時間表示,微軟已暫停兩座大型資料中心建置計畫,輝達的GB200也從3~3.5萬套下修到2~2.5萬套,可能進一步下修到2萬以下,可以想見DeepSeek對輝達的衝擊是大的。
供應鏈的成績單:輝煌背後的隱憂
過去兩年,黃仁勳的一舉一動都撼動世界,從夜市逛街到台灣小吃,所到之處都引起騷動,黃仁勳也撐起台灣的供應鏈。過去兩年,廣達漲到345元,鴻海到234.5元,技嘉到394.5元,緯穎到2980元,散熱的奇鋐到817元,雙鴻到965元,都是台股吸睛的焦點,不過今年農曆過年前,黃仁勳宴請台灣供應鏈老闆一起在磚窯台式料理吃尾牙,留下壯觀的合影,對股價衝擊已減少很多,這次GTC大會,市場更是反應平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