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百萬卻過得比月薪3萬還苦!他道出普通人無法致富4大關鍵:工作十年還是跑輸通膨

2025-03-27 17:08

? 人氣

明明收入不差,為何還是存不到錢?(示意圖/取自photo-ac)

明明收入不差,為何還是存不到錢?(示意圖/取自photo-ac)

每個人一生的財富幾乎可說是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變現,假如一個人從年輕到中年,總覺得經濟不景氣,社會上每個人都過苦不堪言的日子,那很容易就會讓自己越過越差。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從股市、房市、國銀儲蓄金額,這三個指標就可以看出台灣這20年來的財富演變,(2025年1月底本國銀行總存款餘額59.5兆元,2015年底為38.7兆元)
前幾天跟好友P聊天,他跟太太前往日本北海道補拍當年沒拍的婚紗照,十天九夜,婚紗費用倒是沒花多少,主要都是花在高級的住宿跟滑雪等等的費用。

聊到日本的物價跟旅遊狀況,P總說,常常都會遇到台灣人,「台灣人真的很喜歡去日本旅遊,每年出國一次,這是以前上一代台灣人不敢想像的。」

我笑著說:「對呀,以前長輩如果去日本玩,回來可以講好多年,而且都會說東西很貴。」

「過去這20年,台灣人財富絕對是增加的,而且匯率也有差,現在1塊台幣可以換4.6日圓,以前哪有這麼好,反映的都是人民的財富增長,現在台灣人去日本常覺得一堆東西便宜,大買特買,這是不爭的事實。」P補充說著

在這一片和樂融融的氣氛中,相對也有辛苦過日的人,過去20年來,假如沒有充分把握到時機,不買房、不買股,甚至....也不用力的儲蓄。

到了45歲之後,自然會感到深陷泥沼,每個月收入確實有比年輕時要來得高,可是關鍵在於「跑輸通膨」,這嚴重性可不小,

常聽到有中年讀者疑惑問:「明明年收入也有到百萬的水平,為什麼感覺過得比年輕時還要辛苦?」

很簡單,通常以下狀況會導致這樣的感受:

一、單身時的花費跟一家人的花費差別不是兩倍,而是超過兩倍。

二、年輕時體力好,賺取主動收入沒問題,到了中年時,體力往往會下滑被動收入沒銜接上來,就會讓自己喘不過氣。

三、投資錯誤的金融商品,報酬率負數或極差,再者就是遭受詐騙。

四、年輕時忘了父母會老去的現實,且生病請看護的機率並沒有想像這麼低,中年夫妻兩人頭上有四位長輩,只要一位倒下,一般家庭很容易就此往下掉。

這也是為什麼看了持續買進、一直買進、永遠買進,這類型的投資理財書,但經過10年卻還是沒辦法變富有,關鍵不是那些書講的好不好,其實都是很正確的觀念,而是現實狀況就擺在那,要扭轉階級本來就困難重重,但求無愧於心,能平安舒適過日子就好,偏偏中年要「舒適」,要花費的錢可不少,
目前沒聽過哪位中年朋友還會說錢其實不太重要這種話。

或許偶爾會聽到這種天真浪漫的話,常發生在年輕族群,步入中年以後,只有富裕到已經無所謂的人,才能大喇喇說「金錢不能買到快樂」、「賺錢不是人生一切」等等之類的雞湯話語。

事實上,95%的家庭還是很努力賺錢養家,偶爾規劃一趟出國旅遊,回來台灣繼續努力存錢,這就是台灣社會中產階級的常態。

永遠不要放棄,在年輕時盡早規畫並執行家庭理財,在60幾歲時看到有筆幾百萬在手上,總會有好處的,60幾歲不是晚年,只是第三人生的展開而已,之前看過不少書籍都提到一個觀念,現代人活到85歲或90歲不是夢想,早已經越來越常見,那健康又快樂的享受銀髮生活,這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畢德歐夫

責任編輯/林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