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外國人透過「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優才)」、「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到港發展,期待能在國際金融中心找到更好的機會,然而現實往往不如預期,1名取得「香港身份證」半年多的中國女子在社群平台小紅書發文,直言「現在的香港已不適合移民,更不適合生存」,並列出4大生活困境,掀起熱議。
移民香港夢碎?陸女曝4大現實
都拿到香港身份了,還要抱怨甚麼?這名網友以「拿到香港身份後,發現香港已不適合生存」為題發文,坦言到港半年後才真正體會到生活壓力,不僅租房昂貴、就業競爭激烈,語言、薪資問題更讓她難以適應,並進一步分析自己面臨的4大挑戰,「不是因為香港身份不好,而是因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太多了」。
事實上,許多透過優才計劃申請到港的人,在其他地區原本已有穩定職涯、薪資條件也不差,但若沒有明確規劃,貿然到港發展,未必能找到符合期待的工作,生活甚至比一些收入普通的在地人過得還差。
到港生活問題1:租房負擔重
原PO表示,香港的租金極高、空間狹小,想要獨自租房,8000港元(約新台幣33890元)以下基本找不到像樣的單間,大多只有10平方米(約3坪)左右,若想住得更舒適一些,租金預算至少要1.5萬港元(約新台幣63550元);一家3口,則至少要2萬港元(約新台幣84735元)起跳。
此外,若要租一間沒有隔間的套房,租金至少1.2萬元港元(約新台幣50820元),但空間仍僅約30平方米(約9坪)。原PO計算了一下,「想在香港過得舒適,收入至少要3、4萬港元(約12至16萬元新台幣),否則工資扣掉房租、交通、飲食後,基本上只能月光」。
到港生活問題2:工作機會少
原PO提醒,若從事行政、人資、市場行銷、銷售、財務等文職工作,到香港後,未必能找到理想機會,因為這些職位當地畢業生競爭已相當激烈,更何況是外來者,「除非你綜合實力很硬,學歷不錯,軟實力也不錯,那你可以試試」。
到港生活問題3:語言挑戰
語言問題,也是到港生活的一大挑戰,原PO指出,雖然香港主要使用粵語、英語、普通話,許多中國大陸居民以為掌握普通話即可通行無阻,但在職場、日常生活中,若想真正融入當地社會,至少需精通其中2種語言。
到港生活問題4:薪資落差大
薪資方面,原PO認為,許多中國大陸居民對香港的薪資存有誤解,以為到港工作能賺得比較多,但其實普通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僅約1萬、2萬港元(約新台幣4至8萬元),與大陸一線城市差異不大,基本上,「高薪4萬港元(約新台幣16萬元)以上的工作,只有精英中的精英才能拿到」。
原PO建議,若在中國大陸已有1萬、2萬元人民幣(約新台幣4至8萬元)的月薪,且習慣安逸生活,「建議還是踏踏實實在大陸工作吧」。
高才、優才計劃申請門檻一覽
不過,如果能克服這些困難,願意投入足夠的時間、精力適應香港生活,取得香港身份仍有一定優勢,例如讓孩子在港讀書、拓展國際視野,可是,若無法接受上述條件,則需要三思而後行。
據了解,高才計劃、優才計劃申請門檻如下:
高才計劃
- A類人才簽證期限:年收入達250萬元港元或以上者,首個簽證期限由2年延長至3年。
優才計劃
- 年齡:50歲或以下。
- 語文能力:具備2種語言的良好書寫與口語能力,或英文能力良好。
- 學歷:持有合資格大學碩士、博士學位,並與「STEM」學科相關。
- 工作經驗:具備5年以上工作經驗、3年以上金融或創科領域經驗、3年以上跨國或龍頭企業經驗,或2年以上國際工作經驗。
- 全年收入:緊接申請前一年,全年收入達100萬元港元或以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