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個人退休金最怕什麼事?專家指出,退休準備最大風險是「三長兩短」,也就是長壽、長照、長期通膨,以及準備時間太短、短進短出做法,如果能夠克服上述五大障礙,達成退休儲備目標不再遙遠,並且大幅提升退休生活的安穩度與品質。
台灣今年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就有1人是65歲以上老年人口。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揮別COVID-19陰影後,2023年國人平均壽命回升至80.3歲,男性為76.9歲、女性為83.7歲,均高於全球平均水準7至9歲,
國內最大基金交易平台基富通總經理王浩宇表示,活得更久雖然是一件好事,但也意味著退休後的日子更漫長,所需的退休金將相應增加。尤其隨著年紀漸長,身體機能逐漸下降,醫療、長期照護都是另一筆重要支出,加上物價每年增長,長期通膨也是應當考量在內的風險之一。
假設現年65歲退休、預計活到90歲,以第一年每月消費支出2.5萬元與醫療準備金一年8萬元估算,合計約38萬元,後續再依每年2%的通膨水準滾動,總計需要超過1200萬元。如果扣除勞保、勞退目前月領中位數2.3萬元後,還需自行準備的退休金約555萬元。
王浩宇指出,儲備個人退休金不難,最怕的是快要退休時才開始規劃,導致準備時間太短,或者過於躁進而採取短進短出的作法,容易犯下追高殺低的錯誤,也無法透過時間和長期複利效果逐漸壯大個人退休資產。
他說,若能在剛踏入職場時,先從每月3000元開始定期定額,隨著年資漸長逐步提高理財金額,長期下來將能滾動出一筆不小的退休金。如果不知如何規劃,可以直接參與「好好退休準備平台」,由多年研究基金市場的學者與業界專家共同篩選適合長期理財的基金,而且零手續費,經理費率也比較低。
王浩宇表示,好好退休專案由台灣集保結算所主辦,運作至今超過3年,不僅有公信力,經驗豐富、機制完整,而且在經歷COVID-19、俄烏戰爭,以及美國總統川普近期掀起的關稅戰等利空洗禮後,專案基金成立以來的定期定額報酬率平均仍超過20%,換算年化約6~7%,表現確實穩健,即使偏好衝浪型的投資人也要先顧好根本,讓自己無後顧之憂。
更多風傳媒獨家內幕: